中国“发电玻璃”问世,或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美、印眼红不已!( 二 )


首先来说一下“碲”这个材料吧,作为地球上的稀有元素之一,“碲”这种材料的世界储藏量简直是低的可怜 。
据专业机构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探明的碲总量只有14.9万吨,而我国的碲储藏量则约为2.2万吨,属于是比较尴尬的一档 。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若是“发电玻璃”想要实现普及,就不得不面对“碲”存量低这个现状,除非研制出新的替代材料 。

然后便是“发电玻璃”的另一种必要材料——“镉” 。
这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物质,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人体造成不小的损伤,可想而知“碲化镉”薄膜的研发多么的严谨和先进 。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质,一些科研人员对其也是望而却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导致研究前功尽弃 。
也有不少人都担心“发电玻璃”存在某些安全隐患,如果“发电玻璃”大量普及,万一处理不当导致镉物质流出,那可就悔之晚矣了 。
尽管说这些担心都不无道理,但潘锦功教授早在研发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研制时早就规避掉了这种风险 。
此外,不少科学家也都对“碲化镉”薄膜进行研究对比,发现这种担心确实是多虑了,“发电玻璃”的稳定性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
就连美国专家对“碲化镉”材料进行研究后,都不得不为其数起大拇指,称赞“发电玻璃”的安全性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
但受限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发电玻璃”这个概念的普及和推广,也就不怎么广为人知了 。
而说到这里,想必大家的心里会有新的疑惑,我国的光伏发电项目并不少,又为何会如此大费周章的研制“发电玻璃”呢?
确实,我国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有很多,但出于居安思危观念的影响,我们势必会在新能源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进,进而实现新的突破 。
此外,“发电玻璃”也可以做为新型建筑材料,应用于楼房建造之中,不仅可以减轻光污染,还可以为室内提供清洁的可用能源 。
如此一举两得操作,试问谁会不心动呢?
那么,潘锦功又是如何一步步研发出“发电玻璃”的呢?
潘锦功的自立之路其实“发电玻璃”这个概念,早就潘锦功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了,但这个概念当时仍处于理论之中,不少科研人员都未能实现突破 。
潘锦功当时也是怀揣着一腔热血,于1996年的时候远赴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一边攻读学业,一边进行“碲化镉”的相关研究 。
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潘锦功没多久便在学校内小有名气,甚至还成立了一个碲化镉薄膜研究中心,拉拢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
最后,在经过十数年的时间以及无数次失败后,潘锦功终于是凭借着多年的研究积累,在“碲化镉薄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
随即,潘锦功便凭借着“发电玻璃”一炮而红,不仅引得国外争相追捧,就连国内的一些学术论坛也会邀请他进行演讲 。
但也恰恰是某次回国参展,国内对于“发电玻璃”学术方面的热情,让潘锦功看到了回国创业的前景,最终坚定了他回国的信心 。
2011年,学成归国的潘锦功创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专攻“发电玻璃”这一领域,并打算借此让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当时的潘锦功手里可谓是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就连国内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与国外存在差距 。
于是,迫于无奈的潘锦功只得四处融资,打算以此为自己的公司积攒一定的研发资金,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
可“碲化镉”这项技术,当时的国内涉及者实在是太少了,不少公司都无法估量其中的风险,便没有同意潘锦功的融资请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