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介绍( 二 )


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 。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 。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而卒 。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
8、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
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
9、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 。
天圣进士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
欧阳修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
10、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村),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 。“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 。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
11、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介绍】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