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 为什么说天道害了很多人( 三 )


天之道虽然无亲疏,但是人类若是自残倒还没事,可是他影响到了其他存在 , 宇宙万物的运行机制被破坏,如同一辆不受交规的车辆在马路上横冲直撞 , 势必要受到宇宙运行总机制的制裁,这是自然法则在发挥作用 。
对此,诺奖得主汤川秀树深有感触:老子是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

天道 为什么说天道害了很多人


人是怎么走向万物的对立面的?又如何回归天道,归于自然?【从素朴走向机诈的过程】老子说:
“失道而后德 , 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
就是说,人类的初期是有道的 , 比如婴儿、赤子 。后来学会了辨识,有了分别心,于是争名夺利使人变得伪饰机诈,于是失道以后接着就失德,之后渐次滑落,失仁、失义,最后只有靠礼来支撑门面 。而这个“礼” , 正是忠信不足的标志 。
【礼为何物?】礼是人们划定的条条框框 , 希望人能守住最后的底线,他跟尊尊亲亲直接挂钩,是等级观念的产物 。既然等级分得那么清楚,谁不想上位?谁不想受人尊重?于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无所不以“礼”行之,无所不用其极 。
天道 为什么说天道害了很多人


所以,“道”这个根本都丧失了,“礼”这个人性的粉饰物也就只能作为巧取豪夺的借口了,这不是把人类推向虚伪和愚昧吗?所以大丈夫要立身敦厚而不浅薄 , 心存笃实而不虚浮巧诈 。
【如何回归正道?】老子指出了背道而行的根源不在民 , 而在“上” 。他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
既然人有分别心 , 谁不希望“好” , 幸好标榜圣贤,学有榜样,于是攀比纷争;又喜欢炫耀显摆,天下的奇珍归之于一人之手,于是就会仿效,取之不得,则花样翻新、盗贼频出;人性之所以膨胀,迷惑,就是因为满世界都是声色犬马太蛊惑人心了 。
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饱 , 意志柔韧 , 体魄强健,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机,没有争盗的欲念 。使那些诈伪之人不敢妄为 。若能坚持“去甚、去大、去奢”的“无为” , 则天下事没有不上正轨的 。
天道 为什么说天道害了很多人


天道很玄乎吗?认为天道很玄乎不可认知的,是误读了老子的思想 。误读源于王弼《道德经》中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王弼错了吗?王弼没错,因为魏晋时期,内争加剧,礼教势衰,经学家们又要挣脱经学的繁琐的考据,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紧张关系(士大夫们吃的是儒家饭,却爱读老庄),于是想把道家儒家的圣人观统一于“玄学”之下,获得心理的平衡,为紧绷的心灵寻找一个安适的归宿,于是在“玄”字上狠下功夫,把“无”和“有”共同称之为“玄”,由此,玄被当做“无”和“有”的代称 。玄学就此产生,影响中国文化近千年,直到南宋末,以至于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