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则言不顺出自哪家思想 名不正则言不顺( 四 )


这个袁宗皋早就感到不对劲,只是因为官品太低,不好插嘴 。见朱厚熜问起自己做皇帝与做太子的事,便说了一句让旁人摸不着边际的话:“殿下,那可是上天的恩赐 。”什么意思?袁宗皋的意思是 , 您这个皇位是命中注定的,是上天给予的,不欠任何人的人情 。
就这一句话,点醒了正犯嘀咕的朱厚熜 。是啊,我继承皇位是按照太祖皇帝的祖训,是兄终弟及,合法继承,是名正言顺的 。既然是名正言顺 , 就必须名正言顺地登基 。一个恶作剧的念头在这个15岁少年的脑海中形成 。他决定先给来自北京的官员们一点小小的颜色,其他事情走着瞧 。
原来,这天在良乡等候新皇帝的 , 不仅仅有为皇帝准备登基仪式的礼部官员,还有一大批从京城赶来的六部及其他衙门的主官,他们都抱着谷大用一样的心情,希望在这里单独面见未来的皇上,表示忠心,以便留下好的印象 。说到这里,我们穿插一个发生在西汉的著名故事 。

当年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去世,太后吕氏主政,吕氏家族的郎舅们都得到重用,把持着朝政,大有把汉朝改刘姓为吕姓势头 。大臣们在吕太后去世后 , 发动了政变,消灭了吕氏家族的势力,集体决策迎请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即位,并在长安北的渭桥迎接 。在这个过程中自认为功劳最大的周勃想率先向新皇帝表达忠心,提出了一个请求:“愿请间言 。”意思是,请皇上给我一个机会,想单独向您汇报工作 。站在刘恒身旁的代王府中尉宋昌立即把他挡回去:“所言公 , 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 。”你说的是国家大事,请当着大家的面说;如果是私事,那就免谈,皇帝不谈私事 。这句话后来成为名言 。这个故事也成了经典故事 。
朱厚熜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应该读过这个由司马迁《史记》记载下来的故事 。他看过侍从官呈上的请求召见的官员的名单,六部的尚书及都察院的都御史,以及他们的属官,全来了,不由得心中一阵冷笑 。他让侍从官将希望单独接见的官员们召集在一起见面,算是给了他们面子 , 但不和他们之中的任何人单独见面,也不给他们任何的暗示 。至于那个送上登基礼仪的礼部官员,更不假任何颜色 。
事情就是这样微妙,如果不是登基程序影响了心情,未来的嘉靖皇帝也许会用另外一种态度对待这些从北京赶来见他的官员 。也许会温言鼓励 , 或者会单独见见其中的一些头面人物 。但一切都被这个登基程序改变了 。以后的事实表明,正是这种改变,影响着整个嘉靖时期的君臣关系和政局走向 。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清晨,朱厚熜继续在浩浩荡荡队伍的簇拥下,来到北京城外的正阳门 。这个正阳门是京师北京的正南门,又叫前门 。进了前门往北,是大明门,然后是承天门,即今日的天安门,然后是端门、午门、奉天门 。如果把这些门的正门统统打开,站在正阳门向北远眺,应该可以看到奉天门内的奉天殿 。这奉天殿是紫禁城中的第一大殿 , 这才是皇帝呆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举行大典、颁发诏令、接受大臣们的朝贺 。
正阳门外 , 早有一群官员在此等候新皇帝 。为首的,就是决策让朱厚熜继承皇位,但同时也决策让朱厚熜以皇太子的身份从东安门进入皇宫的首辅杨廷和 。
按照杨廷和的设计,朱厚熜在正阳门内便殿稍事休息 , 然后转向东安门 。但出乎杨廷和的意料之外,朱厚熜不走了 , 他告诉杨廷和等人:遗诏是让我来“嗣皇帝位”的,不是来做太子的 。这从东安门进宫、在文华殿待命、择日登基 , 是皇太子继位的仪式,不是皇帝即位的仪式 。你们为什么不按遗嘱办?我是来做皇帝的,可不是来做太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