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定了谋杀魏延的计划?三国历史上魏延怎么死的?( 二 )


完成统一大业是诸葛亮的毕生事业,魏延要继续这个事业而被谋杀了,这既是魏延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悲剧 。
事后证明魏延并没有谋反之心,而扬仪却因谋反言论被费纬告发,而流放关押、上吊致死 。
诸葛亮为什么要在临死之前秘密地制定了谋杀魏延的计划?我根据三国演义做推测有以下几点考虑:
1、魏延当年在刘表手下时,仅仅是一个普通地青年军官,而诸葛亮当时在刘表治下也只是一个青年农民,两个人的社会地位相距甚远、经济地位更是悬殊,而且诸葛亮虽然是刘表的亲戚却始终都没有在刘表那里取得任何公职 。诸葛亮后来做了蜀汉的丞相,魏延恰恰投在了刘备的帐下,为诸葛亮所节制 。地位的反差变化使两个人的关系微妙起来 。何况魏延是一个有杰出军事才能的将领 。个性十分骄傲,对诸葛亮农民似的谨小慎微和出身自然看不起 。
2、诸葛亮在军事行动上几次拒绝过魏延的正确建议,使得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不睦 。比如在讨伐孟获的战役中,诸葛亮突然宣布刚刚来投军,没有任何资质的关羽之子关索担任先锋的职务 。而将一直担任先锋的赵云和魏延弃置不用 。即没有将魏延免职,也没有宣布别的任命 。
3、这一弃置不用直接导致了赵云和魏延不听从诸葛亮的命令而擅自出兵,虽然打了一个胜仗,但是开了一个危险的先河 。
统帅千军万马的诸葛亮对此肯定是耿耿于怀 。
4、诸葛亮的左右马谡、扬仪、姜维等人和魏延的关系十分紧张 。他们的职务、资格和能力都在魏延之下 。魏延自然十分骄傲 。他们肯定对诸葛亮对待魏延的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
5、《三国演义》中魏延多次在背后发牢骚,发泄对诸葛亮军事路线的不满,诸葛亮心知肚明 。只是怜惜魏延出众的军事才干,诸葛亮才没有对魏延有过任何处分 。后来诸葛亮出祁山时将打了败仗的大将陈式杀掉就有警告魏延的意思 。
6、蜀汉领导集团内部的不团结,互相倾轧攻讦早已有之 。起先是关羽、张飞对诸葛亮的不满 。其后是诸葛亮与庞统的龃鼯,庞统就是为了和诸葛亮争功才急于进兵落凤坡而被乱箭射死的 。种种事例我们以后再讲 。
魏延是刘备的亲信,对诸葛亮的不满由来已久 。而诸葛亮对魏延早就存有了杀机 。他料定了自己死后魏延必有取而代之的野心,魏延肯定会修正自己制定的军事路线 。所以杀掉魏延是必然的选择 。
而陈寿在《三国志》魏延传里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平日诸将素不同,即时论必当代以亮 。本指如此 。不便背叛 。这里明确说魏延是被怨杀的,是内讧造成的悲剧 。而且所有的人都认为魏延必当代以亮 。
当时只有魏延是有资格,有能力,有可能,继承诸葛亮的职务 。《三国志》里还说诸葛亮死后,虑其无人能制 。诸葛亮有此担心也是可能的 。一个武将拥有巨大的军权和势力是任何一个领导者都要考虑抑制和约束的 。
我们同样在《三国志》《魏书》里看到裴松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死前将魏延招来,托以后事 。将指挥军队的大权交给了魏延 。魏延走出机关大楼 。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被扬仪抢先发难,魏延被扬仪以谋反的罪名杀死 。
摘录:“诸葛亮病,谓魏延云:‘我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 。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 。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 。亮长史扬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 。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 。延本无战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臣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