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等于多少克 一钱等于多少克怎么算( 二 )



小结
关于经方剂量 , 目前有多种观点 , 一两有合1g、3g、8g、13g、15g不同说法 , 以3g和15g为主流 。目前统编教材采用3g的说法 。柯雪帆等人考究慎密,15g的说法也逐渐被更多人采纳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一两合15g的说法更接近经方本意 。
古今煎服方法有异
经方药物煎煮前不经浸泡 , 直接煎煮 。现在一般都要求煎煮之前要浸泡, 而且要煎煮两次 。有研究证明, 煎前浸泡能提高药物的煎出率, 而一次煎煮只能得到30% 的煎出率, 煎煮两次则能够达到70% ~80%(《中成药研究》),也就是现在煎煮方法煎出率是经方原始煎法的两倍余 。所以如果采用现在的煎煮方法,则用量可折半,即一两合7g~8g 。但是,药物质地不同,有些不耐煎的药材第二次煎煮时有效成分已经没有了 , 而有些药物过度煎煮会煎煮出其他成分 , 难以把控,所以个人还是提倡采用经方的原始煎煮法 。

用量随情制宜
临床时,具体药物用量,尚需在经方原量基础上调整 。“故古方云,诸富贵人骤?。蛏僮撤綦碇旅埽?与受病日浅者,病势虽轻,用药宜多,诸久病之人,气形羸弱,或腠理开疏者,用药宜少”(《圣济总录》) 。《小品方》亦有详细说明 。
凡药物治?。砸ü髡颂逭捶⒒幼饔? ,所以若正气足而胜药则可量大,正气虚不胜药则可量小 。简述如下:
① 衰老、虚弱之人,量宜少;年轻、强壮之人,量宜多 。
② 胃气虚者,量宜少 。胃气盛者,量宜多 。
③ 久病、病重者 , 量宜少;新病、病轻者,量宜多 。
可喜的是,现代考古学已经发现了汉代度量衡的实物证据,因此,伤寒论经方的剂量问题已经变得明明白白 , 毫无疑问了 。
具体的考证方法和过程,那是考古专家的工作,这里不做多说 。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复称量核实,摘要如下 。
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
两=15.625克
升=液体200毫升
合=20毫升
圭=0.5克
龠=10毫升
撮=2克
方寸匕=2.74克
金石类药末约2克
草木类药末约1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7克
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力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130克
虻虫一升= 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现代中医用药乱象 , 尽管考古学已经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但是这个结论显然来得太晚了,因为国家药典已经对中药的用量做出了规定 , 而这一规定是根据明清以来中医用药习惯确定的,而这种习惯用量,远远低于治病的要求,尤其是对危急重症 , 更显得杯水车薪 。众所周知 , 仲景乃医中之圣,伤寒乃方书之祖 。药量的确定,尤其是经方药量的确定,应该以伤寒论的药量来确定 。因此 , 用量不足的问题,成为现在中医疗效不佳的普遍原因之一 。

《伤寒论》方剂药味数分布于1至14味间,平均每剂4.2味药,最多不超过14味 , 2—8味药的处方占了90% 。与经方明显不同的是,现在临床单味药剂量减少,药味增多 , 现代中医汤剂处方的平均单剂药味数是经方的3倍以上 。2007年9月至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随机抽取9个科室100首汤剂处方统计,平均单剂药味数为18.28味,药味分布于16—22味 。而文献报道现代中医汤剂处方平均单剂药味数为15.55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