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夫的意思 纤夫的意思和拼音( 二 )


我第一次去拉船 , 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好奇 。如果我自己不提出来,生产队也不会安排我,因为我毕竟是城里来的知青,不知道能不能吃下来那么大的苦;而且,万一拉船出了什么事故 , 生产队也不好交代 。当然,我自己提出来要去,队里便是求之不得,多一个人加入纤夫的行列 , 大家都可以轻松一点 。在我拉过一次以后,生产队就理所当然地把我排上了队,第二次轮到我,想不去也不行了 。


出门不远就是嘉陵江 。
我们拉船,出发的时间都是在下午4点钟左右 。
来到河边后,第一件事是竖桅子 。桅子是一根两丈多长,底部直径约一尺的原木 。上水的时候,原木立在船中部稍微靠前的地方,拉船的纤藤就系在上边,称作“桅” 。下水的时候,这根原木就平放下来,顺着船身架在船头,原木梢上绑一块木板,称作“艄” 。“艄”在船行下水遇上水流急又转急弯时,作为协助控制船行方向的副舵 。
桅子竖起来后,农民们都不着急,系上纤藤,又坐在船上抽烟摆龙门阵,一直折腾到天快黑了 , 才喊一声“走啊”,开始行动 。走也不是认认真真地走,而是不紧不慢地把船拉到一两里以外,天黑了船就靠岸,靠岸的地方不过刚刚出我们生产队的地界 。开始我真是搞不明白,既然天马上就黑了,为什么不干脆等到第二天一早动身,偏要拉到这个就在家门口却又不是家的地方睡觉?
不过我很快就弄清了答案:这是农民们混工分和补助的一点雕虫小技 。当天船只要出了生产队的地界,哪怕只有一尺远,也算走了船 , 一天的工分、补助口粮和钱全都到手了 。回来的时候故伎重施,在离家还有一两里路的地方,哪怕太阳还在头顶明晃晃地悬着,船也停下不走了,一直要挨到第二天午后才慢慢往回拉 。有等不及的农民,晚上跑回家过一夜,次日早上再返回船上 。


当年的公社所在地 。
第二天 , 农民们好像是要把前一天耽误的时间和路程抢回来似的,天还没亮,就演绎周扒皮——半夜鸡叫,催命:起床!起床!开船了!开船了!夏末时节,我估计最多不过凌晨四点钟 。
第一次拉船,我什么都得从头学起 。
第一件要学的 , 是往纤藤上挂褡包 。纤藤是用竹篾编的,大约有男人的大拇指粗细 。拉船的人各自都有一条“褡包” 。“褡包”是拉船的一种专用工具 , 看过关于纤夫影视资料的都会有点印象,就是纤夫肩上挂的那个宽宽的布带子 。挂褡包的方法 , 别人教我挂了两次后我就学会了 。但松褡包我却没能一下子学会 。有经验的人,在需要松开褡包的时候,不用从肩上取下来,只需往后退一步,让绷紧的褡包绳松下来,轻轻一抖,挂在纤藤上压住褡包绳的楠竹片就脱了下来 。刚开始时,我必须走过去用手将楠竹片松开,才能将褡包取下来 。
这个外行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技巧,却可以在关键时刻决定人的生死 。拉船过滩的时候,水流急,水又浅,船不能走得太靠近河岸 。船在激流中往后退的力量很大,拉船的人需要双手触地,手和脚同时用力几乎是在地上爬行(就是三毛看到的那种情景),才能一寸一寸地挣扎着前进 。


浙水公社赶场的小街 。
如果驾长稍有疏忽没把稳舵,船头在激流中一偏就横过去了 , 这种时候,岸上拉纤的几个人就算用尽洪荒之力也拗不过湍急的河水,拉不住顺流而下的船,用纤夫的行话说就叫作船“打张”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