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的意思 一见钟情的意思和造句( 二 )


根据这种理论,寻找伴侣的过程就是人们把自己脑海中对异性的原始意象投射到对方身上的过程,而对方与自己脑海中原型的匹配程度越高,就越可能在一开始得到青睐,即所谓的“一见钟情” 。
3. 认知图式理论
图式是指链接到一些适应性功能的知识结构 。这种理论认为人们会把自己所倾慕的对象的特征储存在大脑中,形成一张“爱情图表” 。这张图最早受父母影响而形成,并会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由外界因素进行修正与补充 。举例来说,看过《来自星星的你》后觉得“都教授”是理想爱人的化身;看过《我的机器人女友》之后可能会对与“机器人女孩”相似的人产生好感 。人们身处的环境不同,生长经历(比如看过不同的爱情连续剧 , 生活中曾受到特定样貌异性的帮助等)不同,所形成的对“意中人”的概念就不同 。这样,当生活中遇到符合理想的人物时 , 便会产生“一见钟情”现象 。
4. 社会认知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一见钟情是由于之一印象和晕轮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这种理论对“一见钟情”的解释是,如果在初次见面时对方的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给自己留下了良好的之一印象 , 晕轮效应便会加重这种印象,使我们对对方的其他方面也产生较好的印象,这样我们就会更愿意加深与对方的交往,就产生了“一见钟情” 。

二、针对首因效应的调查设计与数据分析
(一) 调查设计
1. 问卷设计
为了分析亲密关系中的“一见钟情”现象,我们设计了一见钟情现象调查问卷 。问卷问题分----为以下5个部分:1)年龄/性别对首因效应的影响;2)个人性格对首因效应的影响;3)一见钟情者与人们心中“理想型”的相似程度;4)外部环境对发生一见钟情造成的影响;5)一见钟情对情侣恋爱体验的影响 。
2. 样本基本数据本调查问卷共收到答卷146份,经初步筛选后得到有效答卷143份 。有关这些答卷的基本信息汇总如下:

图1:答卷人的总体性别分布等基本情况
【一见钟情的意思 一见钟情的意思和造句】(二)结果分析
1.首因效应的性别差异
通过对答卷的分析,男女生在是否体验过一见钟情这一问题上的回答差异如表1 。结果表明不同的性别对于是否体验过一见钟情不会表露出显著差异性,也就是说,男女在是否会产生一见钟情现象这方面差别不大 。
表1 首因效应的性别差异

2.首因效应的性格差异
在问卷中,还设计了一道题目,探讨不同性格的被试之间产生一见钟情效应 。结果见表2 。Pearson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
“是否体验过一见钟情”和“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84 ,  p= 0.320;与“我很依赖我的直觉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25,p= 0.137;和“我是一个活泼的人”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08 , p=0.197;和“我是一个有探索精神的人”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138,p= 0.100,以上这些因素与“是否体验过一见钟情”之间的相关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我思维非常敏捷”和“是否体验过一见钟情”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16,p<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