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爱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翻译 我非爱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翻译( 四 )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做到这种地步 。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 。明白的(把王政之道)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却有长久不变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 。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 。等到(他们)犯了罪,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 。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假使一辈子都遇丰年,就一辈子都可以吃饱,在荒年也不至于饿死 。这样之后驱使他们向善 。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 。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

我非爱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翻译 我非爱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翻译


齐恒晋文之事赏析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 。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 。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他的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 。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 。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一是战国时期,由分裂趋向统一,战争难以避免 。孟子往往笼统反对武力,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 。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显得过于天真、简单 。孟子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与当时的社会却有很大距离,所以是行不通的 。
齐恒晋文之事作者
【我非爱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翻译 我非爱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翻译】齐恒晋文之事作者是孟子(前372—前309),名轲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 。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 。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