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红利在消逝 “空壳”基金公司急寻出路( 二 )


上述濒临“空壳”边缘的基金公司都有相似的“痛点”,即因人员频繁流动与公司经营不善形成恶性循环 。
例如,今年5月,达诚基金核心投研人物王超伟宣布离职,蔡霖成为接任者 。不过,从公开资料来看,蔡霖此前或缺乏资金管理经验,曾任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研究员,目前管理达诚基金旗下全部权益基金 。
合煦智远基金的高管变动更是频繁 。2021年7月,赵新宇离任总经理 。2个月后,副总经理梁涛也因个人原因离职 。今年3月,林琦同样因个人原因从督察长的职位离任 。
优胜劣汰行业生态亟待净化
新东家的到来能否让国开泰富基金焕发新的生机,仍需时间的检验 。不过,此事引发了行业对小基金公司的思考,未来它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基金管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来自科学、系统的投研体系建立和优秀的投资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投资管理能力,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品牌便无立足之本,也就失去了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池云飞的看法也较为相似:“基金管理公司要获得长久发展,除了要加强自身的投研建设、人才储备、公司治理,还要根据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服务,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的获得感 。”
在业内人士看来,优胜劣汰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经历的过程,公募基金行业也不例外 。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近日发布,这为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市场化退出提供了路径参考 。具体来看,允许经营失败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动申请注销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者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市场化退出 。
池云飞表示,基金公司退出主要涉及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保护和由此引发的托管人、基金募集机构之间权利义务的变化,涉及相关人员较多,申请注销或并购重组面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退出的各个流程都必须充分考虑各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障持有人利益,因此基金公司的退出较为复杂 。
从海外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或是发展艰难的基金公司谋求重生的一个有效方式 。“由于公募基金牌照较容易获取,因此海外市场多为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发展不好的基金公司便自然淘汰 。海外市场也发生了较多行业并购案例,通常为大型公募基金并购具有在某些领域有显著发展特色的公募机构,以壮大自身发展实力 。例如,贝莱德并购ishare以增强其在ETF和指数基金领域能力 。”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市场,市场机制也相对较为成熟,发展不好的基金公司通常以被收购、合并、转让资产管理业务等方式退出 。不仅是发展不好的基金公司,很多大型资产管理巨头之间的合并、收购也非常普遍 。”不过,池云飞提醒,发展好的公司并购发展不好的公司有一定的价值,但价值能否发挥出来还得看并购后的整合能力,尤其是两家公司的文化、管理、投研、业务资源等方面在并购后能否实现更大化,整合能力不强反而可能带来负面结果 。
沪上某基金研究员对此较为赞同 。在他看来,虽然当前公募牌照红利在逐渐消逝,但依旧具备一定价值,寻找新股东、并购重组或是行业资源整合的较佳方式,但其中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公募基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股权估值相对较高 。大基金公司如果选择并购,要支付牌照溢价,但其本身已拥有牌照,小基金公司要有足够的特色才具备吸引力 。此外,建议监管层进一步明确强制退出机制,从保护投资者根本利益出发,对那些提供低劣投资服务的基金公司予以强制退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