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翻译( 二 )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她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 。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翻译


《梵天寺木塔》赏析本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了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不稳定的问题,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本文叙述了梵天寺木塔由“动”到“定”的过程,揭示了木塔“定”的缘由,即“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巧妙的建设建筑结构与超高的工艺水平 。
文章叙述描写也颇显功力,从而增强全文的感染力 。如以“患其塔动”,“而动如初”为下文的“塔遂定”作铺垫;又如“贻以金钗”的细节描写,“皓笑曰”的语言描写都十分生动得当,与说明的内容丝丝相扣 。
《梵天寺木塔》创作背景关于《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宋元丰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元祐三年)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可谓是深居简出 。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翻译】《梦溪笔谈》的撰写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 。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引言》中提出:“《梦溪笔谈》撰述于1086-1093年(宋元祐年间),大部分于1088年(元祐三年)定居于润州以后写的” 。
李裕民《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沈括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认为:“作于1082年(宋元丰五年)十月沈括在随州安置后,至迟在迁居润州梦溪园之初已完书 。”但现一般认为,胡道静的说法较为可靠,即《梦溪笔谈》成书于1086-1093年间 。
《梵天寺木塔》作者介绍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仁宗嘉佑年间中进士,任扬州司理参军 。后又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负责编校书籍 。神宗时,他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多次被委以重任,曾提举司天监,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亦曾出使辽国,谈判边界划分问题 。后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因他人兵败受牵连,坐贬 。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闲居 。
这期间,据其科学实践与平生见闻,著成本书 。沈括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在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以及水利、军事、文学、音乐等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
他一生撰书多种,据《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有22种155卷,但据《梦溪笔谈》和宋代诸家书目,此外尚有18种 。现在尚存的只有《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长兴集》残存本19卷和《苏沈良方》中的一部分沈括医方,其他均已失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