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 。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 。’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 。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 。”
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 。”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去 。
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 。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 。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 。
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羽;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 。正碰上他发怒,不敢亲自献上 。您替我把它们献上去吧 。”张良说:“好 。”这时候,项羽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拿着剑和盾牌的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四人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走 。
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您就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 。张良进去辞别,说:“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 。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 。”
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死了曹无伤 。
《鸿门宴》赏析《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 。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 。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 。
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 。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 。这段史实可以反映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
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 。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
《鸿门宴》故事情节首尾相应,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文章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波澜横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 。而情节起伏波澜是人物性格发展所导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