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火势蔓延受地形因素影响 。 地形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火势的蔓延, 植物类型的作用不甚明显 。 在山势大转折(主要是坡向大转折)、窄谷和山脊上, 多会出现自然终止燃烧的现象 。 大的山势转折处, 由于反山气流的作用, 上山火到山顶时, 火势常常衰落, 会停止发展 。 窄谷地段的风速加快, 在“峡谷效应”的作用下分流或上分流之处, 火势至此通常暂时中止 。
其次, 在山区由山脚向下顶蔓延的火要受一些缓坡、小平地、陡坡和峭壁的小地形 。 因为谷风经过各种小地形时会形成很小的涡流旋, 对火蔓延能起阻碍作用 。 缓坡和陡坡上的火蔓延快, 不易扑救, 而山坳、小平地上的蔓延速度减缓, 时高山地带扑火的好时机 。
(四)山地森林火灾具有立体性质, 常呈跳跃式发展 。 有用山体高拔, 沟谷狭窄, 林火占有较大的垂直空间 。 除了水平推移外, 还有跳跃式发展的特点, 通货擦跳跃的距离多在500米以内 。 跳跃式燃烧的原因是球果或小枝燃烧后, 随风吹至高空向远处落下后引起的, 此时, 火场周围在热浪的作用下, 空气和林地进一步干燥, 温度升高, 一有火种, 立即起火 。
(五)有反复性 。 林火蔓延常有反复, 虽林火有一般的蔓延规律, 但在山地林区表现更为突出 。 主要是余火想到隐蔽, 地面无火无烟, 使人推动警觉, 到突然起火时, 尽管有人在现场监护防守, 也已措手不及, 特别是在火场的边沿更为严重 。 其次可能是余火自然问题 。 腐殖质在高温的作用下, 出现可燃气体, 一旦与外部空气中的氧气结合, 即发生自燃 。 因此, 我们对隐蔽的余火要高度重视, 不仅要从烟、温度方面去进行判断, 还要反复翻挖可用水浇灌的方法, 使其不能反复出现 。
常用的扑火战术有哪些
(一)“单点突破, 长线对进突击”战术 。 扑火队从某一个地点突入火线, 兵分两路, 进行一点两面作战, 最后合围 。 这种战术选择突破点是关键, 一般是选择接近主要火头的侧翼突入, 火势较强的一侧重大配置兵力, 火势较弱的一侧少量布兵力 。 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点少, 只有一个扑火队连续扑打的火险和火势突变可能性小的情况下采用, 但由于扑火队能力有限, 大面积火场不宜采用 。
(二)多点突破, 分击合围战术 。 这是一种快速分割灭火的实用战术 。 实施时, 若干个扑火小队(组), 选择两个以上的突破口, 然后分别进行“一点两面”作战, 各突破口之间相互形成分击合围态势, 使整个火场分割成若干个地段, 将火迅速扑灭 。 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口多, 使用兵力多, 全线展开, 每个扑火队(组)间的战线短, 扑火效率高, 是扑火队常用战术 。
(三)四面包围, 全线突击战术 。 这种战术是以足够的兵力扑打初发火、小面积火时的实用战术 。 主要时采用全线用兵, 四面围歼的办法扑火, 既扑打火头、又兼顾全局, 一鼓作气扑灭火灾 。 蔓延强烈的一侧兵力多于较弱的一侧, 顺风火的兵力多于逆风火和侧风火, 上山火的兵力多于下山火 。
(四)一次冲击, 全线控制战术 。 这种时将全部兵力部署的火线的一侧或两侧, 采用一个扑火层次, 全力扑打明火, 暂不清理余火, 也不留后续部队和清理火场队伍, 力求在短暂时间内消灭明火, 以控制火场局势, 然后再组织消灭残余火 。 “一次冲击”的距离一般荒坡400-500米, 危险地段150-200米, 有林地500米左右 。 这种战术多半用在火危及到居民区、重要设施时, 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时使用 。
推荐阅读
- 森林防火十不
- 童年趣事400字
- 《我长大了想做一名发明家》作文搜索二年级文章。
- 新冠肺炎早期症状和感冒的区别
- 感冒和新冠肺炎的症状区别
- 21金维他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有哪些
- 涌泉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是什么
- 心电图导联联接位置
- 肝区疼痛的位置在哪里
- 打九价前要做什么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