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 , 人们不能宽容一个拖着行李箱、周转四方维持生计的北岛 , 也不能接受那曾经专注于反抗、为苦难及社会理想而颤栗的时代精神的喉舌 , 转向个体的、漫游式的苦吟 , 转向疏离现实的“词的流亡” 。 作为诗人的北岛和他诗歌的这种落差 , 既说明了时间的演进和90年代之后当代诗歌重心的转移 , 也说明了北岛诗歌中难以摆脱的历史回声 , 正如北岛自己所说的:“那时候我们的写作和革命诗歌关系密切 , 多是高音调的 , 用很大的词 , 带有语言的暴力倾向 。 我们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 , 没法不受影响 , 这些年来 , 我一直在写作中反省 , 设法摆脱那种话语的影响 。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 , 是一辈子的事 。 ”
这种命定的、持续的影响也是围绕北岛的诸多争议的焦点 。 一方面 , 人们不公正地指责北岛诗歌中的意识形态化 , 却似乎忽视了具体的历史情境——因为无论从诗歌的现实意义还是介入现实的方式来看 , 北岛备受诟病的政治情结、对抗性思维无疑是他们那代人生命和个人精神历程的一部分 。 另一方面 , 这种外在于诗歌的影响也遮蔽了北岛的诗艺探索和形式努力 , 如有论者指出 , 北岛晚近的诗歌在用语、意向上的超现实主义倾向 , 而这种倾向其实在1986年他写作《白日梦》时就已显露征兆——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在他写于1974年的小说《波动》 。
我始终认为 , 就当代诗歌的现代性而言 , 北岛的诗歌足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参照坐标;正如在分析当代诗歌所吸纳的各种影响时 , 北岛的诗歌也将成为一个富有价值的样本 。 如今 , 时代背景已经变化 , 激情洋溢的愤怒一代已经回到自身 , 他们充满力量的疼痛也被时间裹挟而去 , 而当代汉语诗歌才刚刚起步——面对目前诗歌繁复多元的格局 , 且不说“世界性写作”的空泛无味 , 至少有关北岛诗中缺少“本土化”和“民族性”的诘问是无端和不恰切的 。
北岛的诗歌是“历史面具上一个人的泪” , 是从不放弃的怀疑和彻底的绝望 , 是“权力破碎的神话”以及对这一神话的不断超越 。 正是由北岛和“今天”诗歌开始 , 现当代诗歌的传统才有了言说的意义和承继的可能 。 作为“今天”之后第三代诗歌的代表诗人 , 韩东在《长兄为父》一文中甚至认为:“当代汉语文学是以‘今天’和北岛为起始的 , 它的时间标志是1976年 。 ”这一偏重个人感受的说法或许过于极端——然而在我看来 , 忽略北岛的诗歌就是无视新诗的历史;否认作为诗人的北岛 , 就是漠视我们自己的记忆和心跳 。
北岛 , 1949年出生 , 本名赵振开 , 曾用笔名:石默 。 祖籍浙江湖州 , 生于北京 。
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 。 1990年旅居美国 , 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 。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 2007年 , 他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聘请 , 定居香港 。
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 , 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 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 , 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 。 代表作:《回答》、《结局或开始》、《一切》 。
北岛祖籍中国浙江湖州 , 1949年生于当时的北平(即北京) 。 毕业于北京四中 。 1969年当建筑工人 , 后作过翻译 , 并短期在《新观察》杂志作过编辑 。 1970年开始写作 , 1978年与芒克等人创办《今天》杂志 。 于1989年移居国外 , 曾一度旅居瑞典等七个国家 , 他在世界上多个国家进行创作 , 寻找机会朗读自己的诗歌 。 1994年曾经返回中国 , 在北京入境时被扣留 , 遣送回美国 , 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 , 还曾是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 2001年10月回国为父奔丧 , 2007年 , 北岛收到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 。 8月 , 北岛正式搬到香港 , 与其家人团聚 , 结束其近
推荐阅读
- 写字楼是什么 写字楼的简介
- 冬天的诗
- 关于母爱的诗
- 响油鳝丝的做法 响油鳝丝怎么做
- 游子吟全诗的意思
- 诗的拼音
- 关于秋天的诗
- 小时候吃的棒棒糖为什么有个小孔 原来是这个原因
-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全诗
- 酸汤肥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