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寺庙之戒台寺( 二 )


大钟亭
戒台寺内有一座大钟亭,原是地藏院的附属建筑 。钟亭为卷棚顶,四根支柱呈八字形叉开斜立,式样别致 。在亭内原挂有一口高3.2米,下口直径2.2米的大铁钟,名叫幽瞑钟,主要供每年的7月30日戒台寺做地藏法会之用 。大钟亭位于寺院东北角6米多高的台基之上,背后三面环山,前方东望平原,居高临下,毫无遮拦 。由于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天然巨大的共鸣箱,钟声经过震荡共鸣,被环山反射而回,从东北侧开口处冲出,因而可以传得很远,据说在四十里之遥的阜成门外八里庄都能听得见 。现今幽瞑钟已不存在,大钟亭内挂有一口明景泰铜钟,钟高1.6米,下口直径0.9米,壁厚8厘米,钟纽高0.3米 。此钟为八峰波形口,钟纽为虹形双龙头蒲牢,钟体上铸有云纹,铭为“大明景泰年月日制” 。此钟原挂在戒坛大殿内,供举行受戒仪式之用 。公园管理处为了增添游艺项目,而将此钟移到了大钟亭,供游客撞击娱乐 。这口铜钟虽然比原来的大铁钟要小得多,但铸造精美,工艺考究,线条流畅 。戒台寺的钟声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清代的江宁织造曹寅,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曾写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名曰《马上望戒坛》:“白云满山谁打钟?马首西来路不逢 。据此相看如一梦,因缘还欠戒台松” 。
山门殿
山门殿为南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堂 。两侧与院墙相连,左右各有一个旁门 。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并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万寿寺戒坛碑记 。”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灰筒瓦覆顶 。四角挂有风铃,门额上挂“山门殿”斗子金匾 。殿内前后贯通,中间为通洞 。两侧各立有一尊泥质彩绘的护法神塑像,一为密执金刚,一为那罗延金刚 。
天王殿
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式,顶覆绿色琉璃瓦,门额悬挂“天王殿”金匾 。殿内正中供奉木质漆金弥勒佛坐像 。与其相背为泥质漆金护法韦驮立像 。两侧为泥质彩绘的四大天王立像 。天王殿前有钟鼓二楼 。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面,坐落在近两米高的月台上 。门额上高悬清乾隆帝手书“莲界香林”雕龙横匾 。原来还挂有清康熙帝所题“般若无照”匾额和“禅心似镜留明月,松韵如莫振舞风”的楹联,今已不存 。殿内屋顶上有三个木雕藻井,上圆下方,井内各雕有一条团龙 。下方汉白玉石雕的须弥座上供有明代铸造的铜质横三世佛 。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南侧为阿弥陀佛 。北侧为药师佛 。每尊佛像高3.2米,重5000公斤 。大殿前左右两侧各有三间配殿,左侧为伽蓝殿,右侧为祖师殿 。
千佛阁
千佛阁始建于辽代咸雍年间,明清两代曾进行整修 。1965年因年久失修,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落架保护 。因“文革”动乱未修成,现存遗址 。千佛阁原为三层檐楼阁式木结构建筑,庑殿顶 。宽27米,进深24米,高30余米 。门额上挂有清乾隆皇帝手书“智光普照”的匾额 。门内楹柱上有乾隆手书-“金粟显,人天资福”,“琉璃开净域,色相凭参”的楹联 。阁内正中供有高大的毗卢遮那佛铜像 。两侧砖墙镶以琉璃壁饰,遍布阁龛 。每龛内都供有一尊高10厘米的木雕小佛像,共计1680尊 。
戒坛大殿
戒坛大殿位于戒坛院内 。始建于辽咸雍五年(1069),金元明清各代均有维修,现仍保持着辽代的建筑风格 。大殿顶部四面呈坡形,正中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小平台 。台上安放有明成化十三年(1477)由僧人德秀捐赠的铜质鎏金宝顶,呈金刚宝座塔形分布 。中间一个高约5米,四周四个较小 。殿顶的上下檐之间有风廊环绕,两层檐角均挂有风铃,上圆下方 。大殿外侧四周有20根檐柱支撑,四面正中部分均配置有称作“戒坛枋”的外枋门 。正面门额上挂有“选佛场”匾额 。殿内的横枋上挂有清乾隆帝手书“树精进幢”的匾额 。横枋内侧挂有清康熙帝手书“清戒”二字的匾额 。殿内天花板金漆彩画 。正中部分为“斗八藻井”,井内级深分为上下两层 。方形的井口内壁上四周雕有许多小天阁,阁内雕有小佛龛,龛内圆形小门洞内均有木雕漆金小佛像 。藻井上层的圆形部分正中的穹顶上倒挂着一条木雕团龙,龙头居于藻井中心,俯视下方 。团龙四周的穹壁上还雕有八条“升龙”,合为“九龙护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