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溪口古镇欣赏民国第一镇


到溪口古镇欣赏民国第一镇



到溪口古镇欣赏民国第一镇
【到溪口古镇欣赏民国第一镇】到溪口古镇欣赏民国第一镇
发源于四明山麓的“剡源九曲”曾是充满诗情画意之地 , 一个极其传神的地方 。 诗歌摇篮中的“剡源九曲”之水款款而来 , 澄碧如练 , 仿佛源于历史 。 古往今来 , 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游迹于此 , 又留下多少韵味十足、活色生香的文字 。 自晋唐以来 , 王羲之、李白、孟郊、方干、皮日休、王安石、王阳明、李清照、戴表元等诸多名家畅游和隐居时曾抒写着剡川大地一卷卷动人的名句;千百年来弥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的传奇在这悠悠天地间诉说着人世的苍茫和美丽 , 穿越着千年雪窦寺的悠悠钟声 , 一如既往地演绎着古老的传承 。 正是依附于这片“人杰地灵”的剡源山水 , 它见证着“剡源文化”渊远 , 其美妙的音符伴随着古镇溪口成长 。
那个曾经统治过旧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的后花园和“民国第一镇”的溪口古镇 , 见证了太多的不平凡 。 但也恰恰是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遗迹 , 掩盖了剡川大地这部“剡源文化”昔日的荣耀和恒久 。
剡界岭 , 是剡源之水的分水岭 , 也称剡源之源的“中川” , 它曾属于西南四县交界的地方 , 这里有个大湖山 , 当地人又称“四面山” 。 沿着剡源源头旁的小路拾阶而下 , 放眼眺望 , 崇山峻岭 , 山脉连绵 , 茂林修竹掩映之下 , 清流激湍 , 昔日溪船夜棹的情景仿佛又在眼前 。 探幽于剡源的源头村 , 徜徉在这倚山而筑、依山傍水、狭窄幽深的小村古街上 , 满目流淌着岁月的痕迹 。 无论是听村民讲述剡源村的“黄道阊门”、“两张与辛亥革命同盟会”等风尘往事 , 还是领着你辨识古街门楣上尚剩的一处烙有“剡源”印记的旧门牌 , 都见证着曾同属于奉化与新昌的“中英街”式的旧街的悠悠岁月 , 也昭示着这座剡源边陲村落的兴衰史迹 。
隔着清澈的溪流 , 到了“剡源九曲”之首———六诏 。
六诏是奉化溪口名胜“剡源九曲”中的第一曲 。 元代陈沆《剡源九曲图记》曰:“水一曲为六诏 , 晋右将军王公逸少隐居其间 , 诏六下而不起 , 地由是名 。 后人为之立庙 , 有砚石存焉 。 ”
剡源汇聚剡溪 , 书圣留恋剡川 , 自然使九曲之水不乏仙灵之气 , 并留下了一段段美丽的流传 。 毛翼虎先生的作品曾有描述:王羲之隐居六诏 , 曾选择各地的白鹅 , 精心培育 , 故“奉化白鹅”成为奉化之名产 。 又曰:王羲之爱大白鹅 , 也喜欢写“鹅”字 。 现在天台山国清寺有王羲之书写的独笔“鹅”字碑……
可惜的是右军庙已毁于1964年 , 并在一次洪水中又冲走了祠庙的石砚;但所幸的是“右军砚”在1988年8月的那次洪水之后 , 又在剡源九曲的溪水中惊现 。 有论者认为那一方高50厘米、宽深各70厘米的黄白色天然砚石上不是“书圣”的原作 , 而是出自清代(1760—1833)奉化的著名书法大家毛玉佩之作品 , 他是按古人记载重制“右军砚”;这方“右军砚” , 现安然无恙地存放于溪口博物馆内 。 对此 , 我认为不论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 都是剡源文化的宝贵遗产 。 它的存在 , 不仅见证并保留着这一史实 , 还为后人怀念书圣王羲之增添了几许神秘和使命感 。
历代文人雅士追慕先贤 。 自王羲之七百多年后 , 浪迹天涯的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 为寻访王羲之遗踪 , 曾审居六诏 , 她与六诏亦有一段因缘 , 在奉化流传甚广 。 文人学士每到六诏 , 在凭吊“书圣”的同时 , 亦要纪念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