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风俗作文三年级

风俗就是风惯;风俗就是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 礼节、风性 。 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 挺普遍;而风俗可大可小, 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 。 前者与风俗同, 后者就只能用“风俗”不能用“风俗”:广东人端午节划龙舟是风俗, 而广东人把“我先走了”说成“我走先” 。 那是风俗不是风俗 。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春节的风俗作文三年级, 欢迎大家参考 。
【篇一:土家族的春节风俗】
过年啦!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 并且都各具特色 。 今年我有幸回趟老家重庆过年, 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土家族的春节风俗吧 。
除夕的中午, 我见奶奶煮了好多饭, 就好奇的上前去询问:为什么要煮这么多饭, 我们一顿也吃不了呀?奶奶回答道:“今天要多煮一些, 大年初一可不能再煮新鲜饭 。 因为土家族人很少吃鱼, 所以就要多煮饭, 这也叫‘年年有余’吧 。 ”
除夕的下午, 爷爷和爸爸一起贴对联, 我也过去凑热闹 。 东看看, 西瞧瞧 。 这时爸爸问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贴对联吗?”我回答:“知道一点点, 喜庆呗 。 ”“也对吧, 对联是为了表达人们祈求新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 现在我们贴好了对联, 就不能往外扔东西了, 连垃圾也不能扔, 一直要到大年初二才可以扔东西 。 这样就表示把财圈在家里了 。 ”爸爸接着说 。
除夕的傍晚, 由家里的最长者带领全家去“拜山祭祖” 。 在先辈的坟前点上红烛和香, 摆上祭品, 以表对先辈的怀念 。 这也是对他们的尊敬 。
这些就是我了解的土家人的春节风俗, 你觉得有趣吧 。
【篇二:浙江的春节风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因此春节的风俗也多种多样 。 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 怕火光和怕响声, 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风俗 。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都不相同 。
在浙江的春节中, 活动丰富多彩,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 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因此家家要祭灶神 。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 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 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 。 因此, 每年腊月二十三, 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 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 民间传说, 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 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 大罪要减寿三百天, 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北方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 。 在春节前扫尘, 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风惯 。 每逢春节来临,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清洗各种器具, 拆洗被褥窗帘 。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 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 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 。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 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 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 等大家都吃完了, 由长辈发给晚辈, 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风长进, 好好做人 。 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 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风俗 。
【篇三:春节风俗】
春节传说之三:熬年守岁 。
守岁, 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 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风俗, 也叫除夕守岁, 俗名“熬年” 。 探究这个风俗的来历,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 有一种凶猛的怪兽, 散居在深山密林中, 人们管它们叫“年” 。 它的形貌狰狞, 生性凶残, 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 一天换一种口味, 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 让人谈“年”色变 。 后来, 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 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 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等到鸡鸣破晓, 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