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兴嘲点,张艺兴黑粉嘲羊区bot的内在传播肌理

2018年张艺兴的演艺事业节节攀升 , 获得庞大流量、商业价值提高的同时 , 一个名为“嘲羊区bot”的黑号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 , 并且在一年时间内就增长了近百万粉丝 。他们组成了一个名为“嘲羊群众”的群体 , 并且申明他们的身份是嘲子 , 而不是黑子 , 基于此立场他们对张艺兴及其粉丝展开全方位嘲讽 , 对当事人造成了很大困扰

张艺兴嘲点,张艺兴黑粉嘲羊区bot的内在传播肌理


弗洛伊德说“新奇始终是快乐的源泉” , 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就业等压力如此大的21世纪 , “泛娱乐化”就成了当代网民对抗和消解压力最基础的方式 。在嘲羊区bot出现以前 , 张艺兴是一个正能量形象的好青年 , 即使有不喜欢他的人也只是作为个人而存在 , 在网络中并不能形成意见气候 , 而嘲羊区bot出现后 , 对其形象或人设的肆意解构可以使“嘲羊群众”产生一种快感 , 这便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新奇”
张艺兴嘲点,张艺兴黑粉嘲羊区bot的内在传播肌理


【张艺兴嘲点,张艺兴黑粉嘲羊区bot的内在传播肌理】嘲羊区bot作为一位意见领袖 , 同时也是一名把关人 , 他几乎每条微博都进行了网络用户议程设置 , 或是通过恶意剪辑 , 或是通过断章取义 , 或是通过故意截取丑图、黑图与他人对比的手段来“嘲讽”张艺兴及其粉丝 , 而更多的方式则是通过对张艺兴话语的重新编码解读 , 以扭曲他本来的意思 。“嘲羊群众”就在bot号所精心创建的拟态环境里安心的做起了所谓的“嘲子” , 也因此在这个群体里张艺兴的形象被重新塑造成一个无论是颜值、身材还是业务能力都被其他艺人吊打 , 并且人品虚伪、故作矫情的的愚蠢小人形象
张艺兴嘲点,张艺兴黑粉嘲羊区bot的内在传播肌理


“嘲羊群众”将张艺兴置身于共景监狱下 , 时刻进行观察监督 , 他们刻意忽视个体本身的多元化层面 , 只挑拣出他身上的薄弱点 , 故意进行放大、夸张、扭曲 , 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单一的形象 , 也就是“刻板印象” 。正如李普曼所说“刻板印象能够简化现实 , 使一个信源能够轻易的将之传递给其他个体” , 这就导致嘲羊群众对张艺兴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嘲讽意识 。又因为这个群体是基于对张艺兴的嘲讽而建立的 , 群体中的人自然也都是基于这个目的而被吸引过来的 , 他们结成“想象共同体” , 为嘲羊区bot进行加冕 , 所有人在集体狂欢热潮中被感染后 , 主动释放自己的黑暗面 , 之后又用这种狂欢情绪去感染他人
张艺兴嘲点,张艺兴黑粉嘲羊区bot的内在传播肌理


“嘲羊群众”群体中具有一种强烈的传播仪式感 , 他们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 , 而是举办了一种以“张艺兴黑粉”的身份而聚集在一起的神圣典礼 , 群体中洋溢着一种自我强化后的虚拟的优越感 , 并且出现了权力的分层现象 , 即张艺兴粉丝的滤镜太厚 , 而自己才是最清醒、最能辨别他本来面目的智者
张艺兴嘲点,张艺兴黑粉嘲羊区bot的内在传播肌理


嘲羊群众的存在也非常典型的体现了传播学中的景观理论 , 即“以视觉表象为社会本体的时代所独有的现象” 。“景观”应具备三点 , 首先是多数人观看少数人的表演 。在这一现象中 , 大量嘲羊群众作为少数人默默观看嘲羊区bot等几个“嘲羊意见领袖”的表演 , 有时也会参与其中 , 但他们的主要角色仍是被支配的普通观众 。
第二点是说景观是一种非暴力的意识形态 , 也是一种渗透影响式的控制模式 。嘲羊区bot对张艺兴展开的嘲讽是一种隐藏在商业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操控手段 , 普通观众并不能发现其中夹杂着资本的力量 , 只会以为是同他们一样的普通网友 , 这也强化了这位意见领袖的亲和力 , 显得更接地气 。最后一点就是说景观的娱乐化表象彻底迷惑了受众 , 受众在景观所创造的幻想中沦为被控制的奴隶 。的确如此 , 在嘲羊区bot日复一日的“洗脑过程中 , 张艺兴的本来面目被扭曲 , 导致嘲羊群众对他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恶意 , 无法再客观看待与他有关的事件 , 对他进行客观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