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生产线,停产20年后中唱上海重建黑胶唱片生产线

中国唱片公司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于1998年停产后,有20年的时间国内再无一条完整的黑胶唱片生产线 。
5月9日,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唱片总公司)在中国唱片的发源地上海,举办了“新时代中国唱片音乐文化战略”新闻发布会暨“UOD黑胶工坊”揭幕仪式 。
今年3月始,这条硬件投资逾千万的黑胶生产线具备了从音频刻纹、金属制版到黑胶压片的全线生产能力,标志着时隔20年后中国又恢复了黑胶唱片的独立生产体系 。

黑胶生产线,停产20年后中唱上海重建黑胶唱片生产线


音频刻纹
全国唯一的黑胶唱片生产体系
鼎盛时期的中唱上海一年能出版几百个片号的黑胶唱片作品,单个片号的生产数量最高可达几十万张 。
保存着大量上世纪珍贵黑胶模版的中唱上海,八年前即搭载欧美黑胶复兴之风开始了对黑胶市场的重新探索 。2010年,他们出版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张黑胶唱片——1959年由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声音母带被送至德国“老虎鱼”工作室进行后期修复,并以DMM直刻金属母盘的方式制作“二版”后,送往另一家拥有66年历史的德国工厂“宝拉斯”压制生产黑胶唱片 。
决定重启黑胶线后,中唱上海赴德国引进了这条全自动黑胶唱片压片机、刻纹声学系统及母版制版系统组成的“老虎鱼”生产线 。
比生产线更珍贵的是一支由五六位70岁左右技术骨干领头的团队 。他们大都是中唱的老员工,即使在黑胶线关闭的二十余年亦从未离开行业 。
十八岁加入中唱的王龙海在这里工作了一世,“黑胶唱片的技术那么多年几乎没有变化,唯一的变化只有电脑的加入 。”
制作黑胶,设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工程师的经验、耳力和鉴赏力 。
黑胶生产线,停产20年后中唱上海重建黑胶唱片生产线


整间房间都“悬浮”避震的刻纹室
黑胶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是音频刻纹 。在这间“悬浮”避震、全国唯一的刻纹室里只有一师一徒二人:师傅邵善均和徒弟沈宇航 。二十年前中唱黑胶线仍在时,“末代传人”邵善均已经对这套系统非常熟练 。刻纹师需要对音频非常熟悉,要在刻纹之前和过程中修补瑕疵,计算参数保证在有限空间达到音质最好 。不用任何修复,刻纹前即设定好全部参数是最理想的情况,但几乎不可能 。需要刻纹师反复听、反复调节参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坐镇第二道制版工序的是退休工程师裘洲龙 。中唱上海关闭黑胶线期间他曾赴新加坡工作,内容仍是黑胶相关 。
【黑胶生产线,停产20年后中唱上海重建黑胶唱片生产线】四十欧元一张刻好纹的胶片必须在72小时内送至制版室 。确认刻纹没问题后,裘洲龙和徒弟们首先对其进行表面金属化(镀银)操作,用6种溶液(清洗、脱脂、润色等)清洗后再进行化学喷淋 。
黑胶生产线,停产20年后中唱上海重建黑胶唱片生产线


化学喷淋
经过预镀、电铸(至将近0.25毫米)、剥离后完成头版 。头版可以直接压盘,但寿命仅800-1000张 。所以需要继续电铸,得到二版 。二版可以当作金属唱片直接试听 。二版通过后继续做成三版,表面为镍 。将三版拿到工业投影仪上打中心孔,切割外圈以成型 。
黑胶市场上,DMM铜版刻纹制造的唱片(铜版唱片)和胶片刻纹制造的唱片(胶片唱片)平分秋色 。区别在于,铜版唱片的声槽更浅而窄,因此可录制时间超过胶片盘,最高可达40分钟,但其单位面积信息量不及胶片 。
铜版唱片尽管在声场、密度、声音饱满度上略逊于胶片,但制作工序上省去母版、化学溶液处理等工序,可以直接制作三版,杂质也比较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