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命名,为什么用胡歌、古天乐给新物种命名( 二 )


关于后缀,《国际动物命名规约》中也有明确的规范:
如果该人名为一男子姓名,须在该名称的字干上加“-i”;
如果为多男或一男(多男)和一女(多女)共用,则加“-orum”;
如果为一女,加“-ae”;
如为多女,加“-arum” 。
发表命名者的姓氏: 主要体现的是对命名者的尊重,“胡古叉襀”的第三个单词Wang & Meng是两位作者的姓氏“王”和“孟” 。
尾缀: 1999年以后发表的新的名称,必须在文章中特别标明它是个新名,最好用拉丁字“sp.nov.”,“gen.nov.”,“fam.nov.”,“nom.nov.”或这些字的对应译文 。
又有人提出疑惑:为什么新物种命名必须用拉丁文?
①按照《国际动物命名规约》,发表新物种必须采用拉丁文的学名,不遵守就不会被国际认可 。
②拉丁文作为一种古文,目前已经鲜有国家作为母语,是国际上相对最稳定的文字系统 。
③一种拉丁文名字在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语言可以翻译成很多名字版本,在某个区域内可以使用,但在国际上就只承认拉丁文这一个 。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新物种命名的公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
赵力介绍,过去,新物种的发表及命名,要求必须在纸质文档中出现,并且需要复制1000份以上,存放在较大的博物馆、图书馆中方便人们查询 。如今,按照约定俗成,在国际较权威的网络杂志等发表也基本会得到认可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