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要避开孩子吗( 二 )


2、如果孩子发出“停战的信号” ,
一定要尽量温柔回应 。
如果在吵的过程中 , 孩子说出“好吵 , 太吵”“别吵了” , 大哭着要抱抱 , 或者拉着父母不停讲话等 , 说明孩子已经不能耐受了 。
父母一定要重视这些来自孩子的“求救信号” , 满足孩子的需求 , 给予语言或非语言的回应 。
如:抱起孩子安抚背部、抱着孩子走到另外的空间一边安抚孩子 , 一边帮助自己冷静 。
3、向孩子道歉 , 划清界限 。
反馈孩子的感受、情绪 , 为自己的“失控行为”向孩子道歉 。
“刚才妈妈太生气了 , 以至于摔了遥控器 , 这个行为不对 , 对不起;早上妈妈大喊大叫 , 你觉得很吵 , 有点害怕是吗?对不起 。 ”
(PS:道歉时 , 最好和孩子先拥抱 , 或者摸着孩子的头等保持肢体接触、)
另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是:划清界限 。
告诉孩子 , 这是爸爸妈妈在讨论问题 , 声音有点大 , 是大人之间的事 , 和你没有关系 。
注意 , 千万不要在吵架后“拉孩子战队” , 比如:让孩子评价谁对谁错?在背后说对方的坏话 , 说对方就是一个怎么怎么样的人之类 。
这在亲子关系中是“大忌” 。
一旦孩子觉得被赋予了调和父母关系的任务时 , 孩子就被过度要求了 , 被卷入到了父母关系中 , 日后会出现更多的心理冲突和人格问题 。
4、让孩子看到父母和好了 。
和好需要仪式 , 对儿童来说 , 父母的和好如果有一些仪式 , 就会特别有“完成感” 。
可以是用“特定词语” , 比如:“警报解除啦!”“怪兽赶跑啦!”;或者父母都亲孩子一口来表示和好了 。
总之 , 用一定的仪式向孩子交代:宝贝 , 那件事已经解决啦!
大部分父母都会逐渐通过吵架摸索出一套家庭相处指南 。
“相爱容易相处难” , “相处”是一座桥梁 , “爱”是这座桥上传递的东西 。
只有会“相处”的父母 , 才能输送“相爱的基因”给到孩子 。
吵架之后的和好 , 在孩子看来是父母相爱最结实的证明 。
5、根据孩子的理解力 ,
向孩子解释和展示关于
“冲突”的基本观点和能力 。
比如:冲突并不可怕 , 冲突是在沟通;
大人也会生气 , 大人生气的时候也可以仔细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冲突当下依然保持倾听的能力);
摔东西不对 , 我应该向大家道歉 , 在我们家谁都不可以摔东西 , 大人也不例外(行为自控力 , 家庭行为惯例);
我们也不想吵架 , 但有时候只有吵架 , 别人才能理解我们 , 我在努力让爸爸理解我(维持努力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能力)等 。
父母冲突的必要性在于 , 它是孩子最重要的冲突学习素材 , 涉及到:
孩子如何看待冲突?
对冲突的接纳程度如何?
如何健康地妥协?
如何为了关系更好 , 达到双赢?
孩子长大后会发现 , 人生就是一部活脱脱的冲突管理史 。
6、因此 , 最后 , 我们建议
“父母好好学习吵架 ,
孩子才能不怕父母吵架” 。
因为 , 过日子容易 , 会吵架难 , 越吵越亲近就更难了 , 如果我们能够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 , 越吵越亲密 , 那孩子真的太幸福了!
因为 , 很多时候“儿童不是由父母培养大的 , 不是父母教给他们如何成长 , 而是儿童自己从父母那里‘捕捉’了成长所需的东西 。 ”
比如:
如何安全地表达愤怒?
如何管理自己的“攻击性”?
如何在冲突中保持理智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