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管教方式后患无穷,你还在吼孩子吗?( 三 )


这个时候, 做一个深呼吸, 数十个数, 或者赶紧离开现场, 都是有效避免自己失控的好办法 。 也可以学着冷静思考、将情绪平复下来:“现在已经很糟糕了, 但如果我失控了, 大吼大叫之后, 事情只会更加无法收场 。 ”
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 把时间表安排的宽松些, 留出一些空闲时间来, 能更好地处理那些因时间紧迫而出现的小事故, 比如“已经要迟到了, 孩子出门前又把牛奶撒在了裤子上”, 如果时间充分, 这类事情就能被处理得更从容 。
方案
还有人建议说, 如果把句子的主语从“你”变成“我”, 能有效帮助父母把愤怒的指责变成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教育 。 这样能将说话的重点集中于什么是你所不喜欢的、什么是你所期望的, 孩子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 比如说, 把“你这么拖拉以后再也不带你出门!”换成“妈妈等得着急了, 我多希望你做事情能更有条理 。 ”
方案
很多父母被“点着”的原因是对孩子有超越年龄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 例如说, 让一个一岁半的孩子服从口头限制——“不要在墙上乱写乱画 。 ”你的确反复强调了这句话, 但是他未必能理解 。 你因为孩子没有遵守你的限制而发怒, 更像是和自己过不去 。
没有人是完美的, 孩子更是如此 。 放弃孩子样样都必须好的幻想吧, 接受“孩子必然会失败, 所有的失败和不足也同时是他们学习、完善自我的机会”, 能平息很多沮丧 。
方案
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 在某件糟糕的事情发生之后, 如果父母能给他/她机会, 在亲子双方情绪都平静的时刻, 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阐述原委、自己来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能把糟糕的事情变成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还更有效地降低同类事情再次发生的几率 。
【这种管教方式后患无穷,你还在吼孩子吗?】记得在第一季《爸爸去哪儿》中, 有一集的游戏规则是孩子们要选出做饭最好吃的一个爸爸, 然后给他发狗尾巴草 。 当时其他的爸爸都得到了孩子们给的两三个狗尾巴草, 天天忽然开始往外走 。 张亮很不理解自己的儿子, 以为他是害怕失败才离开, 就在后面大喊:“天天, 你要走, 我就输了哈 。 你要是迈出那个门, 我就是最后一名了, 我如果得了最后一名就怪你 。 ”
结果天天扭头说:“我, 我只是想拿一个狗尾巴草给你 。 ”
试想如果张亮再凶一点, 把天天吼哭, 可能我们就没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天天这个小暖男的解释了 。 大人有时候也会误会小孩儿, 控制情绪, 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即使真的是孩子犯了错误, TA也会因为你的聆听和耐心, 更容易接受改进的建议 。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吼完后悔了, 道歉什么时候都不晚 。 如果你曾经失控、对孩子咆哮, 即使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 也可以尝试去道歉, 向孩子承认自己的失控, better late than never——还是能或多或少的修复亲子关系, 填补父母与孩子之间已经出现的感情裂痕 。
有时候道歉不是只有说“对不起”这一种形式 。 我家邻居爸爸的脾气很不好, 有时候会控制不住吼孩子, 但是他家的小暖男却总是满面笑容, 对人很温和 。 这可能有妈妈从中调和的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 他失控以后, 会想办法挽回 。
我曾经见过一次邻居爸爸吼完小孩后的做法, 印象非常深刻——他蹲下来, 问他儿子:“我刚才是不是特别凶, 超级凶?”他儿子猛点头, 邻居爸爸继续说:“你能表演给我看吗?”小男孩兴致勃勃地表演完发飙怒吼的样子后, 他爸爸温柔地说:“这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样, 也许下次我可以换一种方式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