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一的风俗有哪些,一年内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年十一的风俗有哪些

年十一的风俗有哪些,一年内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请子婿: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 。
2、筹划日:正月十一,人们已经开始考虑部署元宵节活动了 。大家筹划怎么选购灯笼,如何搭盖灯棚等 。
3、贺“添丁”: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 。
4、送灯:在福州地区,正月十一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 。福州人在元宵节之前,都有送灯的习惯,表示新春祝福,来年好运 。
5、行彩桥:在正月十一晚上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头桥” 。在“行头桥”时,大家都会祈愿,希望来年能够顺心如意,愿望得以实现 。
一年内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乃一岁之首,节期是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因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而得名 。因为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逐渐和清明节融合了 。


清明节——是按照干历法和太阳黄经来推算的,当太阳黄经到达15度的时候就是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 。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团圆的节日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有守岁的习俗 。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10种以上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古又称上元节 。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亦是新年真正的开始!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吃元宵代表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
耍龙灯: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 。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 。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正月十五耍龙灯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个华人聚居的地方!
舞狮子: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 。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 。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 。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
送花灯:送灯又称送花灯,汉族传统民俗,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
踩高跷:踩高跷亦作“ 踩高蹻”,一种民间杂技 。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迎紫姑:迎紫姑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汉族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汉族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
走百病: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
逐鼠:逐鼠是一项元宵活动,这项活动始于魏晋时期 。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
【年十一的风俗有哪些,一年内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