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过元宵节

南方过元宵节吗

南方过元宵节


南方过元宵节 。中华民族过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是北方的叫法,在南方叫做汤圆,或者叫做圆圆、圆子、团子,吃元宵取月圆人团的吉兆之意 。元宵夜还要进行树元宵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 。
南方元宵节的风俗是什么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 


南方过元宵节



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 。

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 。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 。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

南方元宵节风俗有哪些不同
南方元宵节风俗:

【南方过元宵节】1、娘家送灯在福建地区,有着元宵节娘家送灯的习俗,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其寓意都是“添丁” 。尤其是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十五送观音送子灯 。
2、穿灯脚在闽南的一些地方,还有着元宵节“穿灯脚”的习俗 。就是说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 。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 。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
3、喝时汤在湖南常德,元宵节那天主人会以椒为汤,加入韭菜水果来款待客人 。而在 新田县则有着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的习俗 。


南方过元宵节


4、吊喜灯在广东地区,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家家户户都会“吊喜灯”,就是说大家都会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以祈求“点灯添丁” 。另外,如果去年元宵以后生了男孩子,农历正月十三起家人就必须挑起一对红灯笼,并在灯屏下贴着红纸写上姓名,欢天喜地挂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以此象征着家中添了丁 。
5、元宵夜偷菜在台湾地区,俗语称“偷挽菜,嫁好婿” 。意思是说单身女子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菜,寓意未来将会嫁到好丈夫,家庭幸福美满 。

正月十五有什么风俗
1、在广州、香港等地,元宵夜要进行树元宵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

2、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

3、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元宵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 。”

4、舞火龙 。是香港元宵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 。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

5、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

6、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7、煮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是众所周知的节日食俗,寓意“团团圆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