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红臀鹎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白喉红臀鹎是国家保护动物 ,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红臀鹎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 主要生活于森林、竹林以及开阔的乡间 , 是典型的华南鸟类 。
白喉红臂鹎是野生动物白喉红臀鹎是不是国家级的保护动物 , 在南方省份 , 它们是省级保护鸟类 。
红耳鹎属于几级动物是三有保护动物 。
红耳鹎(学名:Pycnonotus jocosus) , 是鹎科、鹎属的鸟类 。红耳鹎为小型鸟类 , 体长17-21厘米 。额至头顶黑色 , 头顶有耸立的黑色羽冠 , 眼下后方有一鲜红色斑 , 其下又有一白斑 , 外周围以黑色 , 在头部甚为醒目 。上体褐色 。尾黑褐色 , 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 。下体白色尾下覆羽红色 。颧纹黑色 , 胸侧有黑褐色横带 。
红耳鹎和红臀鹎有什么区别红臀鹎有两种 , 黑喉红臀鹎和白喉红臀鹎 , 黑喉分布少不常见 , 白喉在南方算是很常见的鸟 , 就中国境内来说白喉红臀鹎比红耳鹎数量更多 , 分布更广 , 更常见 。
下红色血丝蛋的鸟是什么鸟白喉红臀鹎的鸟蛋是红色的
白喉红臀鹎体长18-23厘米 , 额至头顶黑色而富有光泽 , 耳羽白色或灰白色 。上体灰褐色或褐色、具灰色或灰白色羽缘 。腰灰褐色 , 尾上覆羽近白色 。下体颏和上喉黑色 , 下喉等其余下体白色 , 尾下覆羽血红色 。
主要生活于森林、竹林以及开阔的乡间 。属杂食性 , 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分布于印度、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 。繁殖期5-7月 。营巢于灌丛中或小树上 , 距地高0.8-1.5米 。巢呈碗状 , 主要由细枝、树叶、枯草构成 , 巢外壁常缠有蛛丝 , 内垫有细草茎 。巢的大小为外径10厘米 , 内径6-8厘米 , 高8厘米 , 深6-8厘米 。每窝产卵2-3枚 。卵玫瑰红色或粉红色、被深浅不一的暗玫瑰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 尤以钝端较密 , 卵的大小为22.8-24毫米×16-17毫米 。
白喉红臀鹎鸟儿珍贵吗
白喉红臀鹎鸟儿是比较珍贵的 ,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希望这个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白喉红尾鸲是不是国家保护动物
白喉麻雀是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 , 2009年名录 ver 3.1——低危(LC) 。
白喉岭雀鹀属小型鸣禽 。一般以植物种子为食 。喙为圆锥形 , 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 , 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 , 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 , 外侧尾羽有较多的白色 。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 , 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 。
生活习性: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 , 性极活泼 , 胆大易近人 , 但警惕性却非常高 , 好奇心较强 。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 , 如屋檐、墙洞 , 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 , 在野外 , 多筑巢于树洞中 。
有时可以发现它们在个别的树上筑巢 , 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都是成群的 , 具有很多洞的老树群 , 通常是它们最喜爱的筑巢地点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喉岭雀鹀
这是什么鸟
白头鹎
【中文名】:白头鹎(bēi)
【拉丁名】:Pycnonotus s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Bulbul
【中文别名】:白头翁
【物种分类】: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鹎科 Pycnonotidae 鹎属Pycnonotus
【分布范围】: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 , 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 , 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
【国内分布】:中国分布于西至四川、云南东北部;北达陕西南部及河南;东至沿海一带 , 分括海南和台湾;南及广西西南等地 。为留鸟 。白头鹎是我国特有鸟类 , 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 , 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 , 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 。目前种群数量还较丰富 。
【国外分布】: 国外见于琉球群岛和越南北部 。
【迁 徙】:主要为留鸟 , 一般不迁徙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 。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 , 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 , 髭纹黑色 , 臀白 。幼鸟头橄榄色 , 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 , 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 。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 。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 。冬季北方鸟南迁 。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 。
【野外鉴别特征】:小型鸟类 , 体长17-22cm 。额至头顶黑色 , 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 , 形成一白色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 , 头顶至枕全黑色) 。耳羽后部有一白斑 , 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 。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 。颏、喉白色 , 胸灰褐色 , 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 。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 。
【形态描述】: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 , 头顶两侧自眼后开始各有一条白纹 , 向后延伸至枕部相连 , 形成一条宽阔的枕环 , 有的标本枕羽具黑端 , 有的头顶后和枕全白色(两广亚种无白色枕环 , 额至枕全黑色) 。颊、耳羽、颧纹黑褐色 , 耳羽后部转为污白色或灰白色 。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 , 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 。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 。颏、喉白色 , 胸淡灰褐色 , 形成一道不明显的淡灰褐色横带 。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 , 羽缘黄绿色 , 形成稀疏而不明显的黄绿色纵纹 。虹膜褐色 , 嘴黑色 , 脚亦为黑色 。
【习性】:性活泼 , 结群于果树上活动 。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 , 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 , 也见于针叶林里 。性活泼、不甚畏人 。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 , 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 。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 。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 , 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 , 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 , 大声鸣叫 。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
【食物】: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 , 既食植物性物质 , 也食动物性物质 , 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 。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 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 , 如鼻甲、步行甲、瓢甲 。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 , 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 , 如樱挑、乌柏、葡萄等 。
【繁殖】:繁殖于3月至8月间 。产卵至少二次 , 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 , 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 , 距地大多2—3米 。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 , 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之间 。巢呈深杯状 , 用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构成 , 内垫以细柔的杂草 。卵每产3—4个 , 呈椭圆形 , 色淡红 , 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 。
【生活环境】: 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 , 冬季有时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 。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 , 性活泼 , 不甚怕人 , 常在树枝间跳跃 , 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 , 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 。善鸣叫 , 鸣声婉转多变 。
【体型】: 雄性体重26-43g , 雌性26-419g;雄性体长166-220mm , 雌性160-201mm;雄性嘴峰13-16mm , 雌性13-15mm;雄性翅长82-94mm , 雌性79-92mm;雄性尾长77-90mm , 雌性74-88mm;雄性跗跖20-24mm , 雌性19-22mm 。
迁 徙:主要为留鸟 , 一般不迁徙 。
【经济用途】: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 , 是农林益鸟之一 , 为保护鸟类 。
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 。头黑枕白 , 背面黄绿 , 胸部大都灰褐 , 腹面白色 。幼鸟头灰褐色 , 背橄榄色 , 胸部浅灰褐色 , 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 , 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 , 也见于针叶林里 。性活泼、不甚畏人 。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 , 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 。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 。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 , 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 , 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 , 大声鸣叫 。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 , 既食植物性物质 , 也食动物性物质 , 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 。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 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 , 如鼻甲、步行甲、瓢甲 。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 , 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 , 如樱挑、乌柏、葡萄等 。
繁殖于3月至8月间 。产卵至少二次 , 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 , 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 , 距地大多2—3米 。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 , 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之间 。巢呈深杯状 , 用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构成 , 内垫以细柔的杂草 。卵每产3—4个 , 呈椭圆形 , 色淡红 , 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 。
1、鸟的选择 鹎科鸟类多食虫、兼食果实 , 较难达到人工繁殖 。一般饲养白头鹎是为听其悦耳鸣声 , 故多选择雄鸟 。白头鹎雌雄羽色相似 , 较难区分 , 有经验的人可根据雄鸟胸部灰色较深 , 雌鸟浅淡 , 雄鸟枕部白色清晰 , 雌鸟稍发污等特征鉴别出来 。幼鸟头灰褐、背橄揽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 容易跟成鸟区分 。因野外捕捉的成鸟胆小 , 不易驯熟 , 故通常掏长羽芽的雏鸟或将离巢的幼鸟饲养 。
2、笼的特点 白头鹎食昆虫和水果 , 粪便多而稀软 , 喜欢水浴 , 因而鸟笼的底宜为亮底 , 下边有托粪板 , 便于粪便漏下和清刷 。可自制竹笼 , 圆型(直径26厘米 , 高30厘米)或方形(26×26×30的厘米) 。在北方 , 亦可用点颏笼饲养 。
3、饲料和喂法 饲养白头鹎可以一种粉料做为常备饲料 , 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鸡蛋黄按5:2:3的比例混匀喂给 , 或者喂点颏粉(绿豆面、玉米面、熟蛋黄、淡水鱼粉或蚕蛹粉按5:2:2:1配合);经常补充些水果和昆虫幼虫及蛹 。
4、管理和调教 在人工饲养下白头鹎属软食鸟 , 水罐内的水容易污染 , 每天需要清刷并换新鲜饮水 。喂给的水果当天吃不完的应把剩余的取出 。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给浴水 , 任其自行水浴 。每周洗刷一次鸟笼 。白头鹎不耐寒 , 在北方饲养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内饲养 , 停止外出溜鸟 。
红耳鹎、白喉红臀鹎、黄臀鹎等鹎科鸟类 , 均可以参照上述方法饲养 。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白喉红臂鹎是野生动物,白喉红臀鹎是国家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