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书用标点符号吗?( 二 )


古人写书用标点符号吗?


只写不念 “之乎者也”真出名
虽然我们已经找着不少古书是有标点的 , 可总会好奇古时候的人怎么不加以利用标点呢?!其实这就和古人的文章结构与学习方式有莫大关系了 。“之乎者也”应该算是文言文中相当出名 , 也是最奇异的文句了 。因为“之乎者也”后来从口语中消失了 , 但是却持续以书面语的方式出现 。它就这样被人们以“只写不说”的方式使用了两三千年 。“之乎者也”约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于书面语中出现的 , 而且还在二三百年之间快速地达到完备的程度 。
“之乎者也”往往代表句子的停顿与分隔 。古人常以它代表句子的停顿 , 尤其是韵文 。《离骚》则会使用“兮”来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 。在《文心雕龙卷七章句》中 , 就谈论到采用虚词来断句:
又诗人以“兮”字入于句限 , 《楚辞》用之 , 字出于句外 。寻兮字承句 , 乃语助余声 。舜咏《南风》 , 用之久矣 , 而魏武弗好 , 岂不以无益文义耶!至于“夫惟盖故”者 , 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 , 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 , 亦送末之常科 。据事似闲 , 在用实切 。巧者回运 , 弥缝文体 , 将令数句之外 , 得一字之助矣 。外字难谬 , 况章句欤 。
另外 , 还因为古人的学习方式与今人不同 , 故影响了标点的使用方式 。《礼记学记》有载:
古之教者 , 家有塾 , 党有庠 , 术有序 , 国有学 。比年入学 , 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 , 三年视敬业乐群 , 五年视博习亲师 , 七年视论学取友 , 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 , 强立而不反 , 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 , 近者说服 , 而远者怀之 , 此大学之道也 。
古人写书用标点符号吗?


所以 , 我们可以知道 , 古人是很重视“明辨句读”的 , 那是读懂古籍的起源 。
古人其实很重视句读的训练 , 因为句读是读懂古书的起点 。而且 , 学童求学后 , 还得考试验证有没有“离经辨志”的能力的 。倘若“离经(句读经典)”有问题 , 那正说明他还没有完全读懂这一本古籍 。所以 , 想要具备读古籍的能耐 , 你就得先拥有句读之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