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刻意回避一个人心理学现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心理学上认为,回避型人格(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种病态人格,又称回避型人格障碍或者逃避型人格,该人格最明显的临床特征是自卑、逃避社交 。
从某种意义上讲,远离尘世的人大多具有回避型人格的某些特征,具体有哪些表现呢?关于回避型人格,《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有过详细的描述 。

回避型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刻意回避一个人心理学现象


一、容易受到伤害
具有回避型人格特征的人往往内心脆弱,对外界的排斥极为敏感,并会扩大别人无意的伤害 。除非确信能受到欢迎,否则,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他们极度自卑,并过度自我保护,他们几乎不会主动克服困难,也从不会冒险,轻言放弃是常态 。
【回避型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刻意回避一个人心理学现象】二、内心孤单无助
他们大多孤身一人,除了父母至亲,难有知心朋友或者伴侣,因为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长期情绪苦恼、精神状态异常 。
回避型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刻意回避一个人心理学现象


三、行为举止退缩
他们敏感羞涩,极易自我否定,并总是逃避社交活动,在一些社交场合,他们总是选择沉默不语 。他们存在心理缺陷,导致他们内心深处深深的无力感,他们与社会始终格格不入,因为这个社会带给了他们不安 。
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类人群几乎无法承担社会事务,也无法贡献自身价值 。他们与这个社会存在明显的边界感,导致了他们的社会融入度很低,一系列心理问题也就出现了 。那么,具有回避型人格特征的人,应该如何克服这种病态心理呢?
回避型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刻意回避一个人心理学现象


一、客观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是关键,在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之前,首先要自我接纳 。即创造合理的外界环境,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逐渐建立自信,慢慢消除自卑,从而提高自我评价 。
二、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学上有一种恐惧症的系统脱敏疗法,而这种关于恐惧症的疗法对于回避型人格也同样适用,通过系统脱敏,可以让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慢慢适应社会环境 。
回避型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刻意回避一个人心理学现象


三、尝试深度社交
回避型人格之所以逃避社交,其实是因为过度保护,防止自身受到伤害,他们可以尝试通过网络与外界接触,然后在实际生活中循序渐进,克服人际交往的障碍,最终形成正常社交 。
同时,可以多看看关于心理学、社会学、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通过书籍不断调试自己内心的状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克服困难,让书籍帮助自己走出回避型人格的病态心理 。
回避型人格的心理学解释 刻意回避一个人心理学现象


个体心理学观点认为,我们的意识对于行为选择具有决定性,从这个角度看,既然回避型人格自卑且逃避社交,那么,我们也就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深度社交在意识层面影响我们的决策,摆脱回避心理 。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人格心理学》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