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国风|白居易 白居易的长恨歌

白居易 , 唐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 , 也是生前就誉满国际的罕有特例 。他为我们留下近三千首的创作 , 作品数量十分可观的他 , 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一首呢?陈寅恪说:"长恨歌实系自许以为压卷之杰构 , 而亦为当时之人所极欣赏且最流传且流播最广之作品 。"这一曲绵绵无尽期的长恨之歌 , 有何迷人之处 , 能吸引这么多的文人去追逐?我们又该如何演绎心中的长恨歌?
四大美人各有姿色 , 然而不管是担负家国命运的美女间谍西施 , 还是维系胡汉关系的代嫁宫女王嬙 , 或者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貂蝉 , 还是长恨歌的女主角杨太真 , 都活在动荡时代中 , 或因为她们的美貌、天真的爱情 , 间接或直接推动、目睹国家的没落...乱世红颜 , 是一种具有诱惑又诡谲的可悲命运 。

这才是国风|白居易 白居易的长恨歌


其中 , 又属杨贵妃最为人津津乐道 , 大概是因为她与玄宗的爱情 , 是不折不扣的禁忌之恋!
杨贵妃 , 小名玉环 , 出身高贵的弘农杨氏 。原本被指配给玄宗最疼爱的武惠妃之子寿王为妃 , 当时武惠妃早已离开人世 。因缘际会 , 寂寞难耐的玄宗认识了多才多艺的儿媳 , 于是几番流转 , 寿王妃先后成了住在太真宫的女道士 , 后来又摇身一变 , 天宝四年 , 成为大名鼎鼎的杨贵妃 。
野史将她塑造成一个妖冶、狐媚惑主的可怕女子 。到了宋代 , 宋朝人甚至为杨贵妃捏造了一个死对头梅妃 , 他们将杨贵妃看成一个工心计、甚至跟安碌山私通的无行妃子 。
不管如何 , 距离杨玉环之死 , 已逾十多年才出生的诗人白居易 , 又是如何写出这段可悲可泣的爱情故事?
这才是国风|白居易 白居易的长恨歌


阅读长恨歌 , 我们不能把它当作史实 。因为白居易距离杨贵妃风华正盛的年代 , 已经有数十年落差 , 顶多我们能说 , 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 , 集中了自贵妃死后相关的逸闻、野史 , 也是他幻想中、虚构的爱情故事 。
如果从内容来看 , 长恨歌大致可以分成四段:从入宫得宠 , 一落而至生死相隔 , 因而转入唐明皇的相思悔恨、最后是当年这对爱侣在长生殿许下的亘古誓言 , 至终 , 就是阴阳相隔 , 即使天地磨灭 , 带着无所穷尽的恨 。
白居易怎么看这段爱情?首先 , 他揣度唐明皇的心态 , 这个男人很寂寞 , 他二十几岁就靠着自己的才华跟胆识 , 从相王第三子 , 一个最不可能登上皇位的宫廷边缘人 , 靠著快速、有力的政变 , 结束了武周末期以来的乱局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 , 开始被奢华富贵的太平假象麻痹 , 致力于寻找生命中的灵魂知己 。然而他宠幸的武惠妃已死 , 直到他六十几岁 , 才遇到了秀色动人的杨玉环 。
这才是国风|白居易 白居易的长恨歌


虽然白居易说她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 诗人直接略过翁媳的这层关系 , 也不说其时杨玉环二十六七的高龄 , 他假想了一段美丽浪漫的邂逅 , 回眸一笑百媚生 , 恰恰是这动人的回眸与驀然回首 , 杨玉环才成了令唐明皇从此舍弃六宫粉黛的贵妃 。
长恨歌的开头 , 白居易是鲜少去描绘杨贵妃的个性与心态 , 他只从后宫佳丽、时人的眼中 , 去写他们所见一个何等得宠的美丽妃子 。杨贵妃能令君王感到春宵苦短因此不早朝 。事实上 , 已经六十多岁的唐明皇 , 也感慨春宵苦短 。偏偏又有这么一个如此吸引他的知己 , 事业跟伴侣 , 对一个事业有成、到了退休年纪的男人来说 , 选择什么是显而易见 , 也是值得同情的 。偏偏他的身份是君王 , 因此一切的放纵 , 都是不被原谅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