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曾经的诺曼底公寓现在叫什么


上海曾经的诺曼底公寓现在叫什么


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y Apartments),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 。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 。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华法公司承建,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 。因靠近武康路而改名“武康大楼” 。
大师的经典之作
邬达克的经典力作,经典中的经典
老上海,诞生了无数美轮美奂的建筑,在这些建筑背后是一个个才华横溢,天赋异禀的设计师的名字,国外的贲安三杰,列文,布朗;留洋背景的华人设计师范文照,李锦沛等;但最为人熟知,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无疑是有且只有一位,那就是邬达克 。
作为一个战俘,逃难到上海,却在上海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建筑,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一个个上海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邬达克的经历足够传奇到令人神往,作品足够经典到深入人心 。据统计,从1918年到1947年,邬达克在上海接手并建成的项目不下50个(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其中25个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但大师设计的公寓中,最最经典的莫过于诺曼底公寓(武康大楼),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
上海曾经的诺曼底公寓现在叫什么


底楼,是老欧洲的骑楼样式,一个连着一个的拱形门洞外,正有上海男女市民缓缓走过;拱形门洞中,看得见不同店面亦一一铺陈,那是建筑设计师的一个独特思路:使用退缩式的手法,让门洞中的那条长廊还兼作了人行走道 。
公寓一、二层为店面等商铺用房;自三楼起,基本全是居民住房 。住房的户型分一室户、二室户、三室户和四室户四种类型,总共有63个套间,并有佣人住房30余间 。每个单元的厨房和卫浴一般安排在北侧 。卫生间内部设有专门的通风道 。大楼内部的通勤除了回旋式楼梯以外,还设置客用、货用电梯共三部 。
建筑一、二层,立面是水泥仿石墙墙面,很顺理成章地成为建筑三段区划中的一个基座 。
上海曾经的诺曼底公寓现在叫什么


建筑三层至七层,外立面改为黄褐色砖块贴面,在一月阴沉的天空下,一份沧桑的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此外,牵引人们视线的还有窗户上的山花、楼层间的铸铁阳台、铸铁阳台下的个个牛腿,所有这些,让人一一地见识了何谓法国文艺复兴式风格 。
建筑顶层,则再次回到水泥仿石质墙面,由维特鲁威在两千年前便已规定了的古典主义三段区划由此得以彰显 。但八楼的视觉焦点还在于那个长长的阳台 。阳台的奇妙在于它沿整个建筑的外墙转了一圈,中间全部贯通,无一阻挡和挂碍,这在上世纪20年代,可谓是一大创意 。从建筑审美上说,这样的贯通长阳台还能起到顶层腰线的作用,使得建筑立面的层次感得以再次强调 。
上海曾经的诺曼底公寓现在叫什么


武康大楼曾得恶名“上海跳水池” 。“文革”开始之后,文艺界不幸成为了重灾区,这也导致了武康大楼生态的急剧恶化 。淮海路被改名为“反修大街”,武康大楼也成了“反修大楼” 。当时,武康大楼是上海西区屈指可数的高层建筑,一些受不了精神迫害的不幸者纷纷登上武康大楼,从高处跳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于是大楼便得了个恶名,叫“上海跳水池” 。
宋庆龄的表妹倪吉贞就是在武康大楼跳楼自尽(倪吉贞是宋庆龄二舅倪锡纯的长女),一向与宋庆龄感情很好 。红卫兵要倪家把房子让出来,倪吉贞被驱赶到住宅的汽车间里,一九六八年,倪吉贞跳楼自杀 。据统计,在文革时期从武康大楼跳楼自杀的一共有10人,只有一人幸免于难 。
上海曾经的诺曼底公寓现在叫什么


武康大楼的显赫住户:当时入住公寓的一般都以上层侨民为主 。根据1937年字林洋行出版的《中国行名录》中上海街道指南栏目里的记录,当时居住于此的有嘉第火油物业公司的销售总代理、美亚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的经理、西门子上海公司经理等一大批洋行、外商的高级职员,几乎清一色的外国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居住的大批英、美法侨民被日军关入集中营,或遣送出境 。至1945年前,诺曼底的入住率只剩下三分之一 。1946年之后,公寓的大部分套间由市府分配给公务员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曾担任代理上海市长的赵祖康也曾入住,还住过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伟等 。据考,孙道临、王文娟的这套单元就是当年孔二小姐住过的 。
49年后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这里住过老干部蒋铁如、老报人孙叔衡、文化人荒砂、林剑修、老画家邵洛羊、学者兼工商业者沈仲章等 。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包括赵丹、王人美、秦怡、郑君里等 。
【上海曾经的诺曼底公寓现在叫什么】这里还住着一批抗日老兵 。近十几年来,这批老兵不断离世,所余无多 。

上海曾经的诺曼底公寓现在叫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