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由来,过年讨糖习俗的由来

糖的由来

糖的由来,过年讨糖习俗的由来


1、糖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 , 中国古书上出现“饴”字是在汉代 , “饴”是古人口中的一种糖 。饴、饧在古代 , 主要指的是麦芽糖的制成品 。相对而言 , “饧”指稍硬一点的“饴” 。植物种子发芽时一般会产生出糖化酵素 , 从而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不太容易结晶 , 但很容易制成胶装物质 。
2、它是古人最早制作出的甜味剂 。这种糖现在在国内各地都还比较常见 。很多地方还保存着在“小年” , 也就是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祭灶的习俗 , 冀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 , 下界保平安” , 用麦芽糖是为了让灶王爷的嘴巴甜一点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写了一部70万字的《糖史》 , 对于糖的来龙去脉以及在我国发展传播的源流都给予了很深入的探讨 。
过年讨糖习俗的由来过去的时候 , 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 糖在那时候很稀少 , 只有家里来客人,或者过年过节结婚喜庆的时候 , 人们才舍得拿出来招待客人 。
糖表示喜气 , 过年把糖拿出来分给客人吃 , 表示把喜气分给大家 , 让客人在新的一年里也很有喜气 。
不给糖就捣蛋的由来不给糖就捣乱(Trick or treat) , 是万圣夜的主要活动 , 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 , 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铃 , 索要糖果 。
【糖的由来,过年讨糖习俗的由来】该活动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 流传较广的两个版本为:
一、中世纪时期 , 万圣节的“慰灵”风俗 , 孩子们要挨家挨户讨“灵魂之饼” 。
中世纪时期 , 万圣节有一个流行的活动——制作“灵魂之饼” 。“灵魂之饼”实际上就是一种上面覆有葡萄干的面包甜点 。按照所谓的“慰灵”风俗 , 孩子们要挨家挨户讨要这种饼 , 这与现代的“不给糖果就捣蛋”活动非常相似 。孩子们每得到一块这种饼 , 就要为送饼人的已故亲友祈祷一次 。这些祈祷会帮助他们的亲友找到从炼狱通往天堂的道路 。孩子们还会唱一首灵魂之饼的歌 , 类似于现代的“不给糖果就捣蛋 , 不给糖果就捣蛋 , 快拿好吃的招待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