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王小波的爱情事 李银河和王小波

王小波,于1997年4月11日 逝世,(45岁),昨天是他的忌日 。
王小波如今常被人提起的一篇散文叫《沉默的大多数》 。

她与王小波的爱情事 李银河和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就是教人话语的真诚、魅力、话语权力、说话上税、穿着皇帝的新衣讲话,懂道理的人因为环境不允许而沉默、不懂的人夸夸其谈等等 。
她与王小波的爱情事 李银河和王小波


王小波小时候听说亩产30万斤粮食的传言,始终不相信,因为他饿得吃铅笔头,上课时候从铅笔的橡皮头啃起,吃完围在一圈的铁皮,再吃木料笔杆,有点香味 。甚至连课桌都吃掉了一部分 。这也挺讽刺的,小时候被饿得吃笔杆子,长大了用笔杆子复仇 。
王小波的书,读过就读过,没读就没读,懂了就懂了,没懂就没懂 。打着擦边球去爱一个自己不懂的人,并不快乐 。
她与王小波的爱情事 李银河和王小波


王小波就像那个拒绝沉默的人 。
鲁迅曾说过一个铁屋子的隐喻,说大部分人都在铁屋中沉睡,偶有醒来的人,他们的疾呼却恼怒了旁人,因为他打搅了大多数人的好梦 。
她与王小波的爱情事 李银河和王小波


王小波就像那个拒绝沉默的人 。
他的文字有时让人不愉快,人人心知肚明却不愿说的事,你为何偏要戳穿?好好享受现世的乐趣不好吗,为什么执着于那些思来想去也得不到出路的问题?
她与王小波的爱情事 李银河和王小波


王小波的语气比鲁迅更温和,通篇直抒道理,很少大肆批判 。
王小波在文中有个比喻,把文化人比作唐僧,俗世物欲比作妖精,如果你唐僧跟妖精上床,丧失阳气,就没有资格上西天礼佛 。实际上胡适狄更斯福楼拜一大票文人从来不禁锢自己的欲望,只要不强奸她人的身体和精神,男人和男人商量一下也可相爱 。
文化是蔬菜,道德是胡萝卜,可以说胡萝卜是蔬菜,不能说蔬菜就是胡萝卜,这样会使文化变得狭隘,说不定哪天就没菜吃了 。整本《沉默的大多数》读下来,意识前卫,放到今天同样适用,王小波的思想已经不能用前卫来形容了,堪称中国文学史推动精神文明的圣经 。
她与王小波的爱情事 李银河和王小波


王小波的家庭出生 。
1952年,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是当时最有名的逻辑学家 。
由于当年的某些风波,王小波还未出生,家庭就突遭变故 。为了让这场风波赶快过去,所以家人给王小波起名小波,意为"大浪化小波" 。
16岁他前往云南插队,本以为是一场浪漫的冒险,却没想到在那里吃尽了苦头 。吃着粗茶淡饭、干着劳累的工作、时不时还被军代表打骂 。
她与王小波的爱情事 李银河和王小波


几年后,王小波带着一身伤痛回到了北京,而这经历成为了他写作《黄金时代》的素材,并开始进行写作 。
1977年,25岁的王小波认识了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并开始了自己的情书轰炸 。
她与王小波的爱情事 李银河和王小波


后来他们之间的通信被集成书出版,叫《爱你就像爱生命》 。
"你好哇,李银河 。"这是每封信的开头,"你好哇"也成了王小波标志性的情书体 。
一个"哇"字,全是真诚、热情和憨傻 。爱让人变傻,让一个写出时代三部曲和各种黄暴文的大作家变成了清纯少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