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的由来,寿光明字的由来

寿光的由来

寿光的由来,寿光明字的由来


商朝,寿光地是逄伯陵的封域 。
南北朝时,无寿光县名,在今县境内有隶属青州北海郡的剧县、隶属青州齐郡的益都县、隶属青州乐安郡的博昌县以及南朝宋侨立的隶属冀州河间郡的南皮县、乐城县 。
隋代,开皇六年(586年),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复置寿光县,隶属青州北海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寿光县南置闾邱县 。大业初,撤闾邱县,并入寿光 。此后,寿光县境域基本趋向固定 。
唐、宋、元、明、清各代,寿光县治均在今县城 。唐代隶属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隶属京东路青州北海郡,金时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元代隶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隶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隶属山东青州府 。
1953年8月,寿南县并于寿光县,隶属山东省昌潍专区,1967年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 。
1981年7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寿光县均隶属之 。
1993年寿光县撤县设市 。
寿光明字的由来出自《福寿绵长》,寓意孩子未来可期,健硕沉稳 。
齐鲁两国的由来“齐鲁”的由来及沿革 “齐鲁”一名,因于先秦齐、鲁两国 。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 。因为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 。
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 。“齐鲁”和“山东”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词,今天看来,二者所指地理范围完全一致,可以通用 。但在历史上,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山东”一名,在历史上所指地域范围变化很大,到宋元时期,今山东地区,才作为行政区划提了出来,而包括范围,仍与今山东不同 。直到清代才正式命名为山东省 。从此,地域范围或有变化,但名称不变,范围出入也不大,与古齐鲁范围基本一致 。讲齐鲁文化,先秦时代,以齐、鲁两国地域范围为准,汉代以后以今山东省区范围为准,二者或有不大一致的地方,只能以这个标准处理 。
“齐鲁”缘起于先秦齐、鲁两国,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原是国家概念 。齐与鲁是西周初年的两个封国,是西周在东方代行统治权的两个重要阵地 。
因为西周初建时,东部沿海地区殷人和东夷人的势力强大,不服统治,屡次发生反周叛乱 。
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乱之后,周王便将两个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别封于商奄和薄姑旧地,建立鲁国和齐国,以镇抚东方殷人和夷人 。
鲁居泰山之阳,都曲阜;齐居泰山之阴,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一说即临淄),后迁薄姑,再迁至临淄 。
齐、鲁始封时,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两国疆域不断拓展扩大,基本控制了今山东地区 。
【寿光的由来,寿光明字的由来】而且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齐、鲁两国内部联系逐步加强 。
有别于中原、燕赵、秦、晋、吴越、荆楚等的齐鲁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 。
“齐、鲁”一词也逐步联系起来,由国家概念向地域概念过渡 。
首先将齐、鲁联系起来的是孔子 。他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
(《论语·雍也》)这是指齐、鲁两国思想文化的联系和区别而言的,还未把齐、鲁联为一个词 。
过了不久,他又说:“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 。”
(《左传·定公十年》)又进一步强调了两国文化的内在联系 。但是,这里的“齐鲁”仍是国家概念,各自独立其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