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由来,小学二年级介绍立夏的由来

立夏的由来

立夏的由来,小学二年级介绍立夏的由来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小学二年级介绍立夏的由来立夏是人们为了迎接火辣的夏天所设立的,古时候有指时间的钟表,它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向时,就是立夏的时节,因为万物到了这个时候都会吸收太阳的精华和大地的营养,因此是生长最佳时机,所以有了立夏的说法 。
立夏的由来是什么立夏有哪些传说故事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节气起源: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
立夏诗词10首立夏的由来立夏的由来
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立是开始,夏是季节,按照传统认识,这是当年夏季的开始日 。一般在公历5月5日或6日 。
立夏当天,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四寸三尺六分,相当于今天的1.108米 。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巳的位置,也就是东南方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 。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始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 。由此看来,二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的开始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
立夏分为三候 。“初候蝼蝈鸣”,蝼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种 。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了 。“二候蚯蚓出”,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了 。“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 。清乾隆《新郑一县志》载:“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谓之进鲜” 。从这三候的描述中我们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
蛙类动物一般活动在有水的地方,尤以水稻田旁、池塘边较为多见 。蛙既可食用水中的小生物,又可在稻禾下乘凉,抬头还可以吞食飞行于田间的昆虫,食饱后蛙鼓鸣叫,和着树上昆虫、鸟雀的奏鸣;田间湿润的土地上还时有蚯蚓爬过,野草中已见到野生的王瓜长大成熟,可以采摘食用了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大地上的动植物都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全国各地区气温大幅度提高,雨水也明显增多了,南方的早稻已经分蘖,油菜已经结子,将要成熟了 。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正在扬花灌浆 。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已相继出苗 。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 。“立夏三朝遍地锄”,这时锄地既可给土地松土防止水分蒸发,又可以锄掉田中杂草,因此有农谚说“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