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出的“仅聊天”和原有的“不让他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么出

“仅聊天”,除了聊天以外的功能就全都没有了,包括微信运动,以及朋友圈收到共同好友的点赞,评论权限,游戏在线也看不到的 。朋友圈的背景图,也看不到了,只能看到头像,个性签名和下面一条长长的黑线 。
“不让他看”,还可以看到朋友圈的背景图,微信运动,共同好友评论等 。
“仅聊天”有别于朋友圈的天数设置和微信运动的记录设置,“仅聊天”相当于完全抹除了你和对方的交集,彼此间剩下的,只有聊天框 。
从此,微信里多了另一种好友 。叫做:“仅聊天”朋友 。
最近微信更新了一些功能,其中,朋友圈的两个新功能的最火:
可以单独设置“仅聊天”;可以用表情包评论朋友圈 。
也就是说,如果我对一个人勾了“仅聊天”,他点击我的朋友圈,只能看到与“加入黑名单”一样的界面——一条尴尬的横线 。
如果我没有勾“仅聊天”,也不屏蔽他 。
他不仅能看到我的朋友圈,没准还能看到我在朋友圈欢乐斗图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
改版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好友悄悄勾了“仅聊天” 。
突然觉得,以前的“朋友圈3天可见”都不算什么 。
这一次,才叫真的“狠” 。
【微信新出的“仅聊天”和原有的“不让他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么出】“狠”是“狠”了点,但总体来看,这波操作收获了一片叫好——
天下苦“无效社交”久矣!
今年上半年,一位美食博主感慨:“今年最大的感悟,拒绝无效社交 。”
短短几个字,引无数网友共鸣,一度登上了话题榜 。
几乎每个人,都有被“无效社交”困扰的经历 。
“递了一圈名片,加了一堆微信,转身不知道谁是谁”
不过,这种都还算好的 。
最尴尬的事情大概是明明不太熟的人,却装熟向自己借钱 。
《圆桌派》上,作家蒋方舟的一段经历,让人哭笑不得 。
一个帮她卖房子的中介,突然找她借钱,“姐,这关我实在过不去了,找你借十万块钱 。”
蒋方舟莫名其妙,为什么要找她借?
中介立马展开熟人攻势:“咱们都很熟了 。”
蒋方舟一头雾水,“频繁见过面,一起卖过房,就很熟了?”
虽然最后钱没借,她却落得满满的愧疚感 。
其实,蒋方舟大可不必感到愧疚,那个中介并不是她的好朋友 。
如果我发现被人勾了“仅聊天”,我也不会暗自神伤 。
人这一生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值得在意的人 。
甚至,有些人以为的“好朋友”,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
2016年,曾有一项面向大学生社交的调查 。结果显示,我们认为是朋友的人里面,一半的人并不把你当朋友 。
扎心吗?一点都不扎心 。
社会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研究,人一生中,同时交往的朋友数量极限是10 、30 和60。
“10 个”真朋友,当你陷入困境或急需用钱,把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都算上,愿意帮忙的不会超过10 个 。
“30 个”会联系的朋友,没事能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
“60 个”关系最淡的朋友 。比如你因为某件事认识了某个人,你们互相换了名片,聊过两次,提起有印象,无事不联系 。
看,这已经是人社交的极限 。
当然,仍然有人兢兢业业地经营着朋友圈——他们过度迷信“人脉定命论” 。
需要打官司了,不是先找律师,而是先找关系;
孩子要找工作了,不是帮着他一起进行职业规划,而是先找关系;
生病动手术了,即使走常规看病流程没问题,也要找关系才放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