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单身青年不过光棍节 光棍节是几月几号啊( 二 )


一边实习一边上网课的李妍也有类似感觉 , 她常常感到时间不够 , “其实平时真正能从私人生活里再挤出一部分给感情的时间不多 , 如果没有这种客观条件的话 , 脱单、结婚也都难 , 都顾不上自己了 , 更别说孩子、家庭了 。”

95后单身青年不过光棍节 光棍节是几月几号啊


马倩文复习功课的书桌
不过 , 李妍和身边的很多朋友时不时都会有“阶段性想要脱单的冲动” 。
遇到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时候 , 李妍就会想脱单 。“更多的是精神孤独吧 。静下来的时候 , 会发现缺失了一段亲密关系 , 这种体验感是无法通过亲情或友情来排解的 。”她自认为是一个精神世界不够强大的人 , 需要寻找情感寄托 。
但是 , 她又无法迈出“单身的舒适圈” 。现在 , 她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经营感情 , 也没有太多的社交 , 还觉得年纪渐长会考虑很多现实问题 , 无法“纯粹地恋爱” 。
她憧憬童话的美好 , 同时又不相信 , “只要出现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 就会早早放弃 , 其实就是担心结果不好 , 自己会更受伤 。”她将这种心态归因于母亲 , “总告诉你 , 现实是多么残酷 。”
马倩文最近最想脱单的时刻 , 是看到两个高中同学结束多年的爱情长跑 , 在朋友圈宣布结婚 。她也觉得 , 像同学那样“单纯的爱情在步入社会以后不太可能再有了” , 异常羡慕 。
经常在微博上追星的马倩文 , 感到自己找对象的标准也被偶像影响着 , 但她也很矛盾:“我的理智一边跟我说 , 你在现实中不可能遇到这样的人 , 一边又不想放下本来也不高的要求 。”
她也不着急脱单 , 觉得单身比较自由:“不知道对方的某些缺点你能不能接受 , 还要费精力去磨合 。现在大家都会比较自我一点 , 不愿意将就吧 。我觉得我也挺忙的 , 没有想花特别多的心思在这上面 。”
这三个95后青年虽然都不着急脱单 , 但都遭遇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相亲 , 而他们最初的反应都是抗拒 。
马倩文去年就被介绍过一个比她大5岁的男生 , 是她妈妈朋友的儿子 。马倩文以“年纪太大”为由拒绝了 , 觉得对方是奔着结婚去的 , 而“自己还没有潇洒够” 。朋友也给她介绍过几个男生 , 但要么只加微信聊了几句 , 要么连微信也没加 。
她说 , 爸妈一直告诉她“女孩子一定要结婚” , 催着她脱单 , 认为“不结婚的女孩或男孩性格会比较古怪” , 但所幸没给她定结婚年龄 。她曾经很排斥相亲 , 现在也能接受了 , “一切看时机和缘分” 。
马倩文和李妍都拒绝“只用条件的加成去适配感情” , 但都接受抱着认识新朋友的心态面对相亲局 。
不过 , 马倩文也坦言 , 也许等到周围同龄人都结婚、自己还单身的时候 , 她会接受如今自己很排斥的“明码标价”的相亲局 。
与两个女生不同 , 郭凯认为在相亲中谈条件是合理的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条件 , 只是说与不说 , 我也能进行逆选择 。”他还觉得 , 在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这么快的情况下 , 相亲是一种很有效率的方式 , “用一顿饭、一杯咖啡的时间聊一聊 , 不合适就换下一个 , 挺好 。”
不过 , 他拒绝现在相亲 , 还用在上海工作的经历说服居住在县城的父母 , 生活在大城市无法“像小城市早早就结婚 , 把一切都定下来” 。
谈到生活在大城市 , 李妍觉得上海的包容性让单身青年松了一口气 , 虽然脱单很难 , 但如今的标准不像以前那么统一 , 到相应的年纪不结婚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相反 , 现在的感情状态只是个人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