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看尽精神病人的真实样貌 精神病人脑子都很聪明( 二 )


确实,虽然冲突那么激烈,廖福元也很害怕,但他还是有时间坐下来和A聊了很久 。后来廖福元知道,A因为在医院内手工工作受挫,情绪很不稳定,觉得很难,发生了几次矛盾 。于是,廖福元提出:“你要不要当‘文员’,来这里做当月刊当编辑,也做情感职业培训?”

16年看尽精神病人的真实样貌 精神病人脑子都很聪明


经过讨论,《活泉之家》增加了月刊让A牵头编辑,A慢慢学会了在工作中调整情绪 。后来他甚至主动向B道歉,在确认了B的意愿后,双方终于正式握手言和 。廖福元也希望A能面对造成恐惧的责任 。A主动向院里的每个人都说声“对不起”,整个紧张的气氛也在慢慢改变 。有医院成员说自己家具坏了的事情,B劝导A说:“你不能这样对我妈,我妈已经很累了,不然可能是我妈会自杀……”
"他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精神疾病,而是贫困."没有办法帮助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太穷了,以至于他们没钱去精神病科存钱 。
16年看尽精神病人的真实样貌 精神病人脑子都很聪明


从A的情况可以看出,有时候失去控制的不是疾病而是生命 。当A陷入深深的绝望时,他会失去控制,咆哮,但如果有人陪着他寻找合适的生活方式,他也能稳定自己的情绪 。但并不是每个精神病人都有机会获得合适的陪伴和资源 。
“如果我遇到困难,一个月你们要来看我几次?”廖福源对听众提问,有人说3次、有人说4次,但事实是,据2019年统计,在精神病院中,每个病人每年被探访次数平均只有2.38次,日常只有病友和医护人员,还有院子,世界只有这么大 。
16年看尽精神病人的真实样貌 精神病人脑子都很聪明


“把药吃进去是人的意愿,意愿是要有活着的理由”当社会不理解精神疾病,想靠自己“努力”工作难如登天
社会对精神病人不理解的,还有“为什么有病不吃药” 。说起吃药,廖福源举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患有思觉失调症的应思聪一例,虽然姐姐应思悦根本是照三餐问“思聪吃药了没”,但吃了药的思聪会手抖、会记不起来很多事、反应会变迟钝 。在不断遭剧组怒斥下,应思聪决定不吃药、偷偷把药冲掉,这时姐姐再问“吃药了没”,他终于忍不住爆炸:“不要再问我有没有吃药──!”
人们总以为吃药就会好,但对精神病人来说是有机会失去日常,廖福源这样说着两难的情境:“治疗人,不能靠药物,要靠关系 。把药吃进去是人的意愿,意愿是要有活着的理由、活下去的意愿,你知道有人在乎你、知道有份工作让你生活有意义有价值、或能做个社会的小螺丝钉都好──但如果吃药换来的是什么都没有、是我不想要的,情绪药物吃下去感觉像一片雾,本来很聪明的人都会不聪明、敏感的人会不敏感,生活还是一团糟,大家只是把我当病人,我什么都没有,但我要把药吃下去……”
16年看尽精神病人的真实样貌 精神病人脑子都很聪明


为了可以继续工作下去,应思聪选择把药冲掉、持续发作,他是如此渴望能回到以往热爱的电影产业,但当社会不理解精神病人处境,即便一个人想靠自己“努力”工作、不靠国家资源,也实在有难度 。
据统计台湾人口失业率为3.73%、精神障碍者人口失业率为3.3%,看似精神病人找工作没困难、失业率低,然而若看“劳动参与率”,人口为59.1%、慢性精神病人口仅20.5%,整个群体有高达41.6%因为疾病暂时无法工作或未工作,可见其困难 。
在职场被排斥的状况,活泉之家的病人遇过太多 。例如S,曾在一家公司上班两星期,却因为跟主管坦白自己曾有精神病历史,主管马上跟同事开会、当天辞退他:“我认为你没有能力承担这份工作的压力 。”同事D则说,精神疾病会影响体力、人际关系、反应力、持续力等身心状态,他实在无法控制,就会被主管认为工作消息、不适任,让他很受挫:“希望主管可以多说几次,让我多试几次……我记忆力不佳,但我相信我还是有达成任务的能力 。”至于Y,60岁、精神疾病,这些标签让她求职非常不顺,最终就是做日领60元的举牌工作,虽然存不了多少钱,至少不会耗掉存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