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吗( 二 )


支持派:病人儿时受过创伤
人格分裂历来被认为是经受了难以承受的应激和创伤的结果 , 而不像是脑子有病 。
人格分裂者95%~98%受过心理创伤 , 例如经历了地震、战争、丧亲 , 或者童年受过性、身体或感情的虐待 , 之后心理情感处于与现实分离的状态 。
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多次严重受创 , 无法承受痛苦 , 或者施虐者正是照顾自己的亲人 , 自己离不开他们 , 于是只好把创伤的记忆压抑到潜意识里 , 日后又从潜意识里冒出来形成了一个“我”的体验 。 如果他在不同的年龄段再三受到打击 , 有可能分裂出多个“我”来 , 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 , 保护自己 。
有很多病人表现容易受到暗示 , 容易被催眠引导 , 部分病人出现癔病发作 。 这类病人还常常表现为意识范围狭窄 , 即看事情只看到一点 , 其他全然不顾 , 并具有表演色彩 。 这跟圆滑世故者“见人讲人话 , 见鬼讲鬼话”、“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不一样 , 后者意识范围并无改变 。
但是目前对这些人进行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并不一致 。 有些病人在不同的“我”时脑电图和大脑血流会发生变化;部分病人大脑顶叶、杏仁核体积发生了改变 , 对记忆的加工水平也发生改变 。 但也有些病人在以上检查中并未发现改变 。
质疑派:治疗师忽悠出来的病
在今天 , 受过教育的人不会把癫痫、大脑损伤、遗传疾病等解释成“鬼上身” 。 然而在古时候 , 不懂科学的人们只能那样认为 , 而且这些信念和行为还得到社会传统与习俗的不断强化 , 例如当年的“专家”—巫师、神棍就是这样讲的 , 还会作法驱魔 。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心理学教授斯潘诺斯认为 , 所谓多重人格是治疗师、病人与社会共同打造的产物 , “病人学会了把自己剖析为多个‘我’ , 并学会在此基础上把这些‘我’展现出来 , 而且还学会重构和修饰自己的个人经历 , 使之符合他们对多重人格的理解……心理治疗师在制造和维持多重人格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 大多数治疗师连一例多重人格的病人都没见过 , 就声称每年遇到过几百例 , 对病人的诊断都是想当然的 。 然而 , 这些病人在治疗前通常没有遭受过性侵犯的记忆 , 在治疗师鼓励回忆之后 , 这些“记忆”就冒出来了 , 而且在接受治疗后冒出来多个“我” 。
斯潘诺斯认为 , 现实中多重人格承担着多种不同的社会交往功能 , 但不一定是精神障碍 , 也不一定要有童年被性侵犯的经历 , 也就没必要进行什么投射测验、催眠治疗等 。 在不同的环境下 , 人们自然地学会把自己代入多个身份 , 做出相应的行为 。 当人格分裂的说法出现后 , 人们就把这个说法往自己身上套 , 觉得自己也“分裂”了 。
例如 , 小说《西碧儿》讲一个女子小时候被人侵犯过 , 于是产生了16重人格 。 此前 , 学术界只报告过75例多重人格 , 但此书在1973年出版 , 1976年被拍成电视剧 , 此后的1985年到1995年间北美有近4万人被诊断为多重人格 。 讽刺的是 , 人们后来发现《西碧儿》的故事原型梅森女士本来没有人格分裂症状 , 是在接受催眠治疗后才被诱导出来的 。 精神科医生们对此一直没有取得共识 , 相当一部分学者质疑这究竟是不是一种病 。
“国际人格分离研究会”创始人班尼特·布劳恩用药物和催眠使得一名女病人相信 , 她有300重人格 , 其中包括虐童色情狂、邪教徒、吃人狂 , 她杀了几十个人 , 每年吃人两千……但结果是女病人最后打官司赢得天价赔偿 , 布劳恩也被停掉了执业资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