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家庭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家庭治疗理论( 二 )


2.1 多世代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
创始者博文(Bowen)认为,慢性焦虑是所有病症的主导原因,无论是精神分裂、癌症或厌食症 。相对应的对策以及预防药就是“区隔化” 。这里的区隔化指的是一种能够维持自身的独立完整同时隶属于家庭的或其他群体的两种驱力间的平衡 。区隔化低的人情绪融合度高,也就是说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 。人们倾向于找与自己区隔化程度相似的伴侣 。当焦虑程度增大时,区隔化程度比较低的夫妻就容易互相影响,增大彼此的焦虑感 。他们会寻找各种途径来降低紧张和潜在的威胁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把第三个人牵扯进来,形成三角关系 。如一对夫妻的矛盾未解决,可能不去直面自己的矛盾 。而是把注意力和焦点转移到照顾子女上 。
多世代传承是博文独特的一个观点 。认为不良的情绪系统是几代延续下来的 。博文的家庭治疗至少要了解三代的家庭关系 。并绘制出家谱图,提供进一步的分析 。
2.2 结构派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次系统(subsystem)和边界(boundary) 。
家庭结构就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程度和家庭联盟 。在一些功能不良的家庭结构中,可能存在着像母亲与孩子联盟,父亲被孤立的家庭结构 。这样的结构就导致了夫妻次系统的功能不健全 。在教育子女方面就会失调,教育子女是夫妻双方的事 。但若母亲和子女形成联盟,子女不听父亲的话,这样的家庭互动模式会带来子女在受教育方面的缺失 。也使家庭中夫妻子系统边界不清 。
2.3 系统派家庭治疗(systemic family therapy)
系统派的治疗特色是“反矛盾”(counter paradox ) 。治疗师不但警告家庭不要过早改变,甚至还会扩大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差异 。使家庭成员在高压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找解决的办法 。
系统派的家庭治疗的工作模式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 。首先是假设形成(hesizing)阶段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系统或关系的陈述 。治疗师在同家庭会谈之前,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讨论,提出导致家庭问题的可能成因 。这就像一张关于家庭问题的地图,给治疗师指引一个方向去询问各种问题,并用收集到的信息去证实、修改或推翻假设 。第二,要注意循环性 。也就是说家庭互动模式不是线性的因果序列,而是由互为因果的反馈链构成的 。相对应的技术就是循环提问(circular questioning) 。这一技术反应了米兰派系统性的理论假设 。治疗师通过提问发掘不同家庭成员对于某些事件或关系在观点上的差异,因而所关注的是家庭的关系,而非个人症状 。第三,保持中立(neutrality) 。是指治疗师努力与所有家庭成员维持联盟,避免陷入家庭的联合与同盟之中 。
系统派的治疗的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正向解读(positive cormotation),即治疗师暗示病症或负面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好的,把症状解读为积极的、正向的,可以减少家庭对治疗师给出的分析解释以及对未来改变的阻抗 。
2.4 策略派家庭治疗(strategic family therapy)
之所以称之为“策略派”,是因为这一流派的治疗师认为,问题本身是真实存在的,必须由治疗师提出一套策略来加以解决 。所以,只要治疗师用他的指导者和权威的姿态,下达指令,要求家庭执行新的互动关系,问题就会改变 。显然,在这里,治疗师是掌控全局的,并对家庭的改变负有全部的责任 。
2.5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技术
其治疗理论和方法是基于人性本善的基本信念以及对于家庭沟通的重视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关键是将控制个体或家庭病态表现的能量重新塑造和转化,而不是单纯的消除症状,是健康取向的治疗方法,因此又被称为人性认同过程模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