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家暴你可以这样报警 家暴报警怎么处理( 二 )


1.公安机关将家庭暴力纳入接警处警范围是其法定职责
公安机关将家庭暴力纳入接警处警范围是其法定职责,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应及时出警 。公安机关代表国家公权力具有执法上的强制性,工作具有全天候性,可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施暴人 。实践表明,警察有能力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警察介入对施暴者有强大的威慑力,也增强了受害人的安全感 。
2.公安出警后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措施处置家庭暴力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必须及时赶赴现场,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
一是立即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控制加害人 。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后,一般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如果暴力正在进行,警察可在第一时间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对于不听从劝阻的,可采取强制措施控制施暴人,保护受害人免受进一步侵害 。
二是按照有关程序调查取证 。由于家庭暴力行为多发生于家庭内部,且多涉及夫妻间的隐私,外人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也难以举证事件的细节,受暴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受到家庭暴力侵害后往往无法找到有力证据 。如何取得施暴证据成为维护弱势群体权利、惩罚违法行为的关键 。因此,条例赋予公安机关负有调查收集证据的职责 。公安机关依法询问加害人、受害人和目击证人,详细询问事发的具体情况,将他们陈述的事实记录下来,作为报警记录,并使用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固定证据,制作询问笔录 。报警记录是反映存在家庭暴力的有效证据 。
三是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家庭暴力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身体伤害,甚至危及生命,严重损害被害人的身体健康 。对需要紧急救治的,警察应当协助受害人到医院治疗;需要伤情鉴定的,警察应当协助进行伤情鉴定 。伤情鉴定结论具有法律效力,是遭受家庭暴力的最有力证据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伤情鉴定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家庭暴力可以作为离婚事由,受害方可据此要求经济赔偿 。因此证据的固定和保留十分重要 。
四是对特定群体遭受家庭暴力,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安置 。与其他家庭成员相比,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的侵害,又难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获得法律的保护 。为了避免可能面临再次受到家庭暴力侵害,应当优先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健康和安全,将其带离家庭,进行紧急救助和安置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公安机关在出警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严重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应当将其带离实施监护侵害行为的监护人,就近护送到其他监护人、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负有保护公民人身安全职责的单位和组织,对因家庭暴力受到严重伤害需要紧急救治的被害人,应当立即协助联系医疗机构救治:对面临家庭暴力严重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需要临时安置的被害人或者相关未成年人,应当通知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安置 。”《条例》赋予了公安机关、民政机关在采取紧急安置措施时的法定职责,同时将保护的对象从未成年人扩大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