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痘引发颅内感染 这种操作很危险


挤痘引发颅内感染 这种操作很危险



【挤痘引发颅内感染 这种操作很危险】最近, 19岁的宁波女孩因为把鼻梁上的痘挤掉, 引发了颅内感染, 患上“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而住院 。 年轻人面部长痘, 尤其是油脂分泌旺盛的三角区长痘是比较常见的, 不少人为了美观会挤掉痘痘, 殊不知, 这个“挤”的动作很危险 。 那么, 挤一颗小痘痘可能带来哪些大隐患?
首先, 我们来看看痘痘是如何形成的 。 大部分人都是在青春期面部开始出现痘痘, 这个时期, 荷尔蒙(雄激素)激增, 脸上大肆“出油”, 同时毛囊口堵塞形成角栓, 密密麻麻的粉刺开始显现出来 。 毛囊中的痤疮杆菌在食物(甘油三酯)充足的情况下必然大量繁殖, 进一步加剧了炎症, 形成红色的痘痘 。
挤痘痘不仅不能将痘痘清除, 反而可能会使其加重, 在脸部留下疤痕 。 自行挤压痘痘, 会使炎症蔓延, 也会让病菌进入, 这样不但会出现更明显的色素沉着, 甚至留下永久性、凹陷性疤痕 。 更为严重的是, 乱挤痘痘, 尤其是“危险三角区”的痘痘可能引发各种感染, 甚至危及生命 。
人体面部有个“危险三角区”, 是以人的鼻骨根部为顶点, 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 包括了人的上下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 。 三角区的静脉分布和动脉基本上是一致的, 并分别构成深浅两个网 。 深部静脉网不仅与浅静脉的分支相通, 而且与眼眶、颅腔海绵窦相通 。 瓣膜的功能是防止血液的回流, 面部静脉腔内无瓣膜, 因此面部静脉没有这个功能 。 当面部发生炎症, 尤其在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 易导致细菌侵入颅内, 严重感染时在面部静脉内形成血栓, 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 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 经框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 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 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 一旦发生了并发症, 通常可出现眼睑水肿、结膜淤血、眼球前突, 上睑下垂甚至视力障碍等症状, 炎症还可向眼部及周围组织扩散, 全身可出现寒战、发热、头痛等, 病情严重者, 甚至可发生败血症, 危及生命 。 (来源:科普中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