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慎独精神

慎独精神(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慎独精神


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修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
慎独,是一场战胜自己的修行,是一种最高级的自律 。
修炼的是内在的定力,即使是无人时、细微处,也从不逾矩,不越轨,他人看来是坦荡,对自己来说是心安 。
越是人看不到的地方,越是能看出一个人真实的模样 。
而慎独,贵在“三不欺” 。
内不欺己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 。”
能守住本心,处事谨慎,自我意志坚定,就是慎独 。
纵观古今,成大事者都懂得慎独不自欺,这是一种风度,更是内心的洒脱和通透 。
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中,苏轼被弹劾在奏折中讽刺朝廷,起初宋神宗并不是放在心上 。
但之后苏轼写的诗文被人说成诽谤新政,于是宋神宗和新派人物都大为恼火,苏轼入狱被贬 。
乌台诗案对于苏轼,如同一场噩梦,黄州的贬谪生涯也让他极其的痛苦 。
直到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新党被打压,旧党起复 。短短几个月后,苏轼就一路升迁到翰林学士 。
【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慎独精神】苏轼看到旧党对新党拼命打压,其中一个理由用的也是“寻章摘句,罗织罪名 。”
他尝过的冤屈,他不能让别人也尝一遍,他也不能骗自己说:“因为是政敌,所以就是要不择手段 。”
于是苏轼又对旧党执政极力抨击,他坚持说:“言事无罪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慎独的人,他们不会欺骗自己,也不会迎合他人,更不会放纵自己 。
他们平日里能规范自己的举止,反省自己的言行,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更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
慎独不自欺,是一种高远的修行境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有内心的底线,同时也在修炼自己 。
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慎独精神


外不欺人《礼记》中写:“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真正的慎独,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能自我约束,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 。
而一旦欺骗他人,事情做得再隐蔽细微也会被人发现,道德就有了瑕疵,就会被人看不起 。
行走在这个世间,只有懂得慎独不欺人,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
唐代的东都留守吕元膺喜爱下棋,所以常和他的一位幕僚下棋取乐 。
有次正下棋,恰有人送来紧急公文要他处理,幕僚以为批阅公文的吕元膺肯定注意不到棋局,于是就偷偷挪动了棋子 。
然而这一切被吕元膺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并没有声张 。果不其然,之后幕僚赢了这一局棋 。
次日,这位幕僚正侃侃而谈自己的棋艺如何高超,而吕元膺派人送来金银,让这位幕僚另谋高就 。
《上书谏吴王》中讲:“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人生这盘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千万别心存侥幸 。与其欺骗算计,不如对人对事都保持一份慎独之心,光明磊落 。
北宋时,其他大臣休沐日都出门游玩,只有晏殊一个人在家闭门苦读 。
宋真宗觉得他这个人严于律己,于是提拔他为太子舍人 。
晏殊自知其中缘故,对宋真宗直言:“不是我不想出门游玩,只是囊中羞涩,迫不得已才闭门读书 。”
知道内因后,宋真宗反而更加喜爱晏殊,凡事都重用他 。
理学家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 。”
和人往来,无须那么多弯弯绕绕,真诚才能换来真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