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挥头雁效应( 二 )


看好人工智能的不仅是中国 。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多个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德勤此前发布《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美元,2017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30% 。
发展壮大难在哪
人工智能“新基建”将在何处发力?
解决民生刚需、解除民生痛点,是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应有之义 。
清华大学教授张勤认为,在此次疫情中,大部分三甲医院成为抗疫主阵地,但也因人群聚集导致病毒扩散 。 这是因为“分级诊疗”“基层首诊”还未实现,“基层首诊”需要大量高水平的全科医生下沉到基层,实际难度非常大 。 AI医生可以帮助基层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快速提高当地临床医生的诊断能力 。
张勤团队开发了DUCG临床辅助诊断系统,通过与多家三甲医院专业医师合作,围绕患者的主诉症状构建知识库,让AI医生学会了全科看病 。
“此次疫情中,已使用了DUCG系统的山东胶州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在AI医生帮助下开展了疫情初筛、排查,将疫情防控关口前移 。 ”张勤说 。
人工智能“新基建”难点在哪?“人工智能基建,软件很重要 。 但目前我国现状是,从观念和设计上都重‘硬’轻‘软’ 。 比如,修1公里高速公路需要花多少钱,很明白 。 但建一个城市‘超脑’,如果没有看到实体大楼,就觉得这个基建不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不太敢投 。 ”张友国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观念上需要转变 。
人才也是一个短板 。 “运维和服务能不能跟上,把建好的项目用好?这也是关键问题 。 ”张友国说,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一定要有一批懂人工智能的一线专业人士 。
“相对于其他‘新基建’,人工智能可能是投资周期最长,也将对未来经济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基础设施 。 ”李修全建议,要让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建设投入发挥最大效能,一要注重多元参与、协同建设,二要注重远近结合、有序推进,三要注重促进共享、均衡发展 。
李修全认为,应加快推进公共AI算力、AI开放平台、数据知识资源共享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改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创新条件,拓展创新机会;加快欠发达地区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增进不同区域均衡发展,使不同群体共享智能化带来的红利 。 (采访人员 佘惠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