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应援“新基建” 机器人最近有点忙】巡检、清洁、测温、云端护理、无人配送等各类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 随着复工复产按下快捷键和“新基建”热潮渐起, 机器人主战场也发生战略性转移 。
到底有多少机器人上了一线, 官方没有统计 。
但采访人员从中国电子学会了解到, 二月初, 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秘书处发出《凝聚你我 科技战“疫”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倡议, 获得了130多个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企业的响应 。
2月28日, 达闼科技进入武汉武昌方舱医院, 6天时间整体交付了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运营大脑、服务机器人和第三方物联网设备 。
“我们已经接到湖北方面的需求, 希望进一步把智能方舱医院项目模块化、系统化 。 ”达闼科技副总裁兼CMO葛颀对科技日报采访人员说, “这次紧急状况下的部署, 既是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压力测试, 也是智慧医院建设成效的摸底 。 有计划、有目的引入系统化解决方案, 才能提升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的科技能力和运营水平, 避免临时抱佛脚 。 ”
优必选科技CBO谭旻表示, 一场疫情提前三到五年让公众对机器人行业有了认知, 让公共事务、医疗医护等机器人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变得清晰, 也大浪淘沙般检验了各机器人企业的实力, 决定了谁能在未来两到三年还有继续提升的资格 。
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陈惟褀说:“就像SARS过后, 每个医院都建立了发热门诊 。 疫情过后, 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将成为医院强有力的帮手 。 ”
机器人行业还看到了哪些有价值的使用场景?
劳动密集型重复产业依然是行业比较有共识的场景,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树生表示, 机器人代替人工提供无接触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危险环境、城市管廊、偏远无人厂区等日常巡检的机器人部署做了最好的示范 。
如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副总裁陈万钧所言, “疫情让特定场景机器代替人的趋势变成前所未有的刚需 。 ”但是, 这种行业繁荣是特定的场景需求, 还是叩响市场的敲门砖?机器人是否能成为“新基建”的有力应援?
上海仙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丽认为, 未来两三年内, 最大的挑战是数据共享和各方面端口协议的打通, 这既关系到跨企业机器人通用化、平台化、模块化, 也关系到机器人能否发挥更大的价值 。
机器人在室内室外运行, 你认为它是车还是人?如果是车, 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和传统交通工具在责任上怎么区分?一个使用场景中出现多厂家的多种类机器人, 他们会堵在一起还是会有序避让?
谈及上述问题, 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商务总监修陶钧表示, 机器人行业还缺少行业通用标准及跟踪评估体系, 行业监管也有待从模糊走向更加规范 。
让机器人留下来是否划得来, 用户心里自有一本账 。
修陶钧强调, 机器人不是超人, 去掉虚火, 回归价值, 才能真正成为新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 (采访人员 刘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