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苏轼的人生态度对后人的启发( 二 )


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 。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 。
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 。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 。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水调歌头·中秋》苏轼的人生态度给我们的启示??启示: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只是因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消遣而向青天发难,进而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大 。
在你的印象中,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语堂先生把东坡称为乐观的天才,而在我看来,他并非本性乐观 。宦海浮沉,生死一线,悲欢离合的过程中,他也有愤懑不满,有消极无奈,有泪流满面的伤痛忧惧,也有食不下咽的纠结挣扎 。只是,在风浪跌宕中,他始终以赤子的真诚和热情面对一切,这是一种心态的修炼吧,就像他《留侯论》中的那句“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应是他,也是后世很多人追求的至高境界 。其实,我最欣赏的,是他对一切都一直充满了新奇探究的热情,并真挚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 。
不像李太白那么逸尘不羁,不像杜工部那么沉郁忧民,不像辛稼轩那么苍劲豪拓,也没有柳三变那么柔旎缱绻,坡公是百味杂陈而流光溢彩的,他旷达凝炼、豪放洒脱、清丽绮雅、诚挚深情、创新诙谐…… 他的广博深蕴,总是令人感怀赞叹;他的奇思妙语,常常给人眼前一亮的惊艳;;他是率真爽朗又俏皮调侃的,让人时有忍俊不禁的开怀;他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和小缺点,但也因此更让人觉得鲜活真实,可亲可爱 。
很久没有抒发过心底对子瞻的感觉了,因缘际会看到此处,磨叨了一些,请别介意 。
11年2月23日,子诘书于DD
苏轼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苏轼的人生态度【苏轼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苏轼的人生态度对后人的启发】苏轼早在出仕之初就把人生视为一个不定的和漫长的持续过程 。为了减轻人因生命有限、宇宙无穷的强烈反差而产生的悲观绝望和心理失衡,他主张把人的有尽的个体生命纳入人类生命延续的无穷过程,实现新的心理平衡;人的得失沉浮组成了人生起伏不定的漫长过程,主观意志不能完全左右,他主张只有采取随缘自适、超然于物外以观物的态度,才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新的希望 。熙宁时期,苏轼被新法派排挤出朝廷,他开始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直陈政见到寄寓托讽,从满怀信心地追求政治抱负的实现到淡化功名意识而追求精神满足,对人生采取一任陶铸的态度,把人生视为一个不断超越现实与自我的精神追求过程 。“乌台诗案”与黄州之贬,使苏轼深切感受到苦难遭遇中的人生况味,从此,他由追求社会公认的人生价值,转向探求心灵和宇宙的奥秘,努力寻求自身存在价值的实现 。因此,黄州之贬,对苏轼人格境界的升华,对他更深切地体认生命,对他后半生坚定地走自己选定的生活道路,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