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 , 回文诗是一种雅趣横生、妙不可言的诗体 , 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花 。 它在我国历史悠久 , 相传始于晋代傅咸、温峤 , 而兴盛于宋代 。 说它绝妙全在诗中字句 , 从头至尾往复回环 , 读之成韵 , 顺读倒读 , 回旋反复的诗更多 。 然而 , 回文诗不是没有一定的约束 , 它亦有一定的格式 , 制创颇为不易 。
唐代宰相、诗人上官仪曾经说过 , “诗有八对” , 其七曰“回文对” , “情新因意得 , 意得逐情新” , 用的就是这种措词方法 。 从语法上说 ,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 。 另外 , 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 , 这让回文诗作表现的更加富有文学色彩;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 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 回文诗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 , 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它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 , 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 , 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 , 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 有人曾经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 , 认为它没有艺术价值;实际上 , 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 。 民国年代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1934年出版的《学诗百法》一书中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 , 钩心斗角 , 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 ”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认为 , 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 , 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 , 如“通体回文”(又称“倒章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 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 , 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 , 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 , 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 其中 , 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 , 有人把这种回文诗称作“倒读诗” , 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 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1101)的《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 , 远捕渔舟钓月明 。
桥对寺门松径小 , 槛当泉眼石波清 。
迢迢绿树江天晓 , 霭霭红霞晚日晴 。
遥望四边云接水 , 碧峰千点数鸥轻 。
【汉语“回文诗”漫谈】把它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推荐阅读
- “五雷轰顶”中的“五雷”是什么意思
- “模糊语言”知多少
- 为什么是“猴年马月”而不是“猪年狗月”?
- “宇宙”一词的来历 是本土词汇而非舶来词
- “烂醉如泥”中的“泥”实际上一种虫子
- 不良姿势会致“腰龄”早衰
- bot是什么
- 宝鸡市被誉为什么之乡
- 小兔崽子意思
- 看看他是不是只把你当做“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