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东|绿城全品质起跑下的缩影

张亚东|绿城全品质起跑下的缩影


作者 | 王泽红
出品 | 焦点财经
一季度的拿地数据已经公布,绿城中国(03900.HK)新增货值391.5亿元,在国内房企排第二,序位很高,万科和中海也位列其后,拿地之猛可想而知。
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1-3月百强房企中近七成企业依旧未拿地,仅有少数头部房企拿地,拿地金额前二十中有半数都是国企央企,房企谨慎投资的态度仍在延续。
绿城如同一位逆行者,从2021年下半年起,很多房企不再拿地,绿城则是反向而行,抓住窗口期大量吸收土储,如去年杭州首次土拍未拿一地,但在年底第三次拍地以及今年2月份北京第一批次供地中,一口气拿下7个项目,新增货值300亿。
当下,“规模论”奔跑者大多刹车,往年的快跑者有些已经摔了跟头。如何拿捏好速度,稳着向前走,对于当下的房企是一个生存性命题。
绿城看似很激进,但如果从其那份训练计划表和财务安全视角来观察,却有自己的节奏。
起跑节奏
2022年,绿城进入三年”起跑期”,目标是2025年之后进入稳定发展期;此前2019-2021三年为健身期,更早之前的2015-2018三年为康复期。这张计划表执行之下,训练出一个身强力壮、骨骼健硕的跑者。
2018年时,绿城提出了“三个去化”,经济去地产化、地产去金融化、住宅去商品房化。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准备预判,使得绿城的发展节凑与外界气场相吻合,磨合出了自己的“加速度”。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控还依然会保持这样一个大的方向,这个趋势是不会动摇的。”董事会主席张亚东说,绿城前三年怎么做,今年怎么做,后三年还要怎么做。用三句话来描述,便是战略战术清晰、贯彻执行有力和品质效益提升。
投资者听了以后很兴奋,对绿城期许甚高并讲道:“2021年报是近几年最好的一份,也是未来几年里最差的一份。”房企惨淡的年报季里,绿城2021年的业绩表现,给了他们信心。
财报显示,绿城全年录得合约销售额3509亿元,是少有的超额完成选手;营收1002.40亿元,首破千亿,同比大增52.4%;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57.65亿元,同比增长44.4%,收入盈利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据焦点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9日,已发布业绩的销售规模50强房企超过35家,但超半数头部房企净利润下滑,“利润王”中海地产的归母净利同比下降8.54%,万科郁亮因利润下滑甚至向50万股民鞠躬道歉。
很多业内人士将其形容为房企的“失利之春”,绿城、龙湖、华润置地、金茂、建发和华发等企业,是头部企业中为数不多利润增长的房企。
年报季即将结束,诸多房企成绩单中透着一份焦虑,2022年的销售目标也少有公布,绿城是为数不多敢于披露的房企之一。
这需要底气,更需要魄力。对于2022年3300亿元目标的达成,以董事会主席张亚东为首的管理层信心十足;绿城预计,全年整体可售货源约2034万平方米,可售金额约4442亿元。
4月6日,绿城公布一季度销售数据,1-3月已累计实现总合同销售额482亿元,总合同销售面积237万平方米。在绿城内部2021年被形容为“战略2025”规划的开门红,进入2022年又快速起跑,这背后不仅仅是稳健财务的支撑,更是品质硬实力的加持结果。
走全品质道路
当下,房地产行业底层逻辑已彻底改变,过去 “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整个行业正在脱离金融属性,回归到产品本身,进入产品为王、竞品质的时代。
而产品品质是绿城一以贯之的核心竞争力,一直被称为“中国教科书级的房企”,许多人称赞 “你们绿城的房子,比效果图更好看”,这也是其2021年业绩突出的关键所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