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接纳”这件事怎么理解的?但这样“接纳”孩子,有时也是毒药,“接纳”这个词,大概是目前育儿界和身心灵成长领域最流行的词了 。 无论是对于孩子的行为,还是对于自己的一些状态,我们都会提到“接纳” 。
我曾经听到一些妈妈们互相倾诉,亲子关系不和谐怎么办,夫妻关系不亲密怎么办,婆媳关系太痛苦怎么办,我生活得太郁闷怎么办……
于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心理安慰的词——“接纳”,就闪亮登场了 。
仿佛一切痛苦的事情发生后,只要举起“接纳”这面大旗挥舞一下,就万事太平了 。
孩子的行为看不惯了,告诉自己要接纳;
和老公无法沟通了,忍着气告诉自己要接纳;
快被婆婆逼疯了,咬着牙继续强迫自己接纳 。
于是接纳和忍受就开始混淆,对自己的“接纳”仿佛变成了合理化,对孩子的“接纳”好像变成了纵容 。
【家长对“接纳”这件事怎么理解的?】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所做的这一切,真的就是接纳吗?
当我们说接纳孩子的时候,并不是孩子做什么都允许,而是了解孩子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有着他的渴望和需求;
明白孩子现在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有原因的,是和孩子的内在性格,以及父母之前的养育方式相关联的 。
但不代表当孩子的行为干扰到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听之任之、无动于衷 。
当我们说接纳自己的时候,并不是自己做什么都理所应当,而是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状态是受到成长的环境、过往的经历,以及自身的局限等因素影响的 。
但不等于我们可以沉溺于过去,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怨天尤人 。
接纳不是理直气壮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他人和环境,那不是接纳,那是逃避,是推托,是找借口 。
比如现在经常会有一些新闻报道“熊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我们可以理解这些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们所在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但不等于我们可以允许他们继续为所欲为,不去纠正 。
同样,如果一个成年人因为曾经原生家庭的伤害,而形成了一些性格方面的缺陷,我们能够对他的成长经历表示理解,但不等于他就应该以“接纳”为借口,继续沉溺过去、抱怨他人 。
我们无条件接纳的,是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
我曾经看到过一位老师写的这样两个案例:一个正处在秩序敏感期和肛欲期的孩子,非常执拗,有一次尿床了,不允许妈妈换掉床单,非要尿在床上 。
妈妈拿盆接了一半,还一定要倒回床上,不倒就哭 。 于是妈妈就一直端着尿盆,不敢去倒掉,就站在那里跟孩子讲道理 。
还有一个爸爸,说他家孩子每天晚上在外面玩到很晚都不愿意回家,于是导致睡得也很晚,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然后迟到 。
爸爸说:“他玩不够就是不回家啊,无论我怎么说他就是不回啊,我也没办法啊 。 老师不是说要接纳孩子,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吗?”
但是,这样的情况还真不是接纳 。 千万不要说,我接纳孩子所以就让他玩让他尿 。
那不是接纳,那是顺从,是纵容,是溺爱 。
我们说接纳孩子是指,不因为这个行为就否定、评判孩子 。 我们不说孩子尿床就是坏孩子,羞羞脸 。
我们看到孩子是因为处在肛欲期,所以才会尿床,然后又是在秩序敏感期,所以不同意换床单 。
我们也不去评判晚上不想回家的孩子就是不懂事、贪玩,而是去感受和倾听他,他的需求是什么?
推荐阅读
- 淀粉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提高学生专注力的做法
- 百度贴吧怎么私聊对方
- 抽烟对精子有什么影响
-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 经常做美甲对身体有害吗
- 中小学生近视“扎堆”用眼过度是主因
- 孕期吃水果不是百无禁忌
- 孕期早餐要吃对
- 孩子晚上没睡好,白天没精神就会出现这些问题,家长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