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什么民俗和故事值得大家纪念

潮汕的七夕, 与情人无关
七夕,众所周知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
七夕节的传说是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
但是在潮汕,七夕是不过情人节,
也跟织女鹊桥无关 。
潮汕人在七夕几乎不过“情人节”,因为他们在这天有更重要的日子要过,在潮汕,如果用“儿女节”来代表七夕,应该比“情人节”更加贴切 。
在以前,七夕节叫“乞巧节”,相传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聪明伶俐,红楼梦中的巧姐也是在这天生日的 。
成年前的七夕——祭“公婆神”
祭“公婆神”是潮汕民间七夕节的重要活动,公婆神识保佑家中孩子健康平安成长的神明,农历七月初七是公婆神的生日,凡是家中有15岁以下的孩子,每年七夕都要在家中祭“公婆神” 。
【七月初七,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什么民俗和故事值得大家纪念】公婆神的神位一般是供在孩子睡觉的床底下或者床顶端,所以也有“床脚婆”的叫法 。
相传神祗的前身是皇子的奶妈,死后被封为孩子的守护神,主管婴儿的生命和健康 。旧时的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差,孩子的体质又是比较容易生病,很多小孩在生病时得不到及时的医治而夭折,所以潮汕人就“祭公婆”来祈求孩子健康平安成长,这一活动在潮汕地区比较盛行 。
潮汕有些乡下还会在村里的寺庙里设置“公婆神”的神坛供人常年祀奉 。每年七夕父母都要领着孩子,带上祭品祀拜公婆神,祭品一年比一年丰富,直到孩子15岁七夕“出花园”才结束 。
成年后的七夕——“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成人礼 。潮汕人认为,孩子在十五岁前是在公婆神的庇护的花园里长大的,15岁后就要走出花园,成为一个大人 。
所谓十五成丁,十六成人,在孩子虚岁15岁(海陆丰地区是虚岁16)的七夕,家里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穿上新衣和红皮屐,清除“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完以后就不用拜了,而这一年祭祀“公婆神”的祭品最丰富的,以答谢“公婆神”15年以来的庇护 。
“出花园”这一天,一家人都要把孩子当成成人看待,“出花园”的孩子在饭桌上要坐主位上,他才是今天的主角,饭桌中间放着一盘鸡肉,鸡头朝向孩子,孩子要先咬下鸡头,寓意已出花园,饭桌上的每一道才都要等主角夹过其他人才能吃,寓意着孩子才是老大 。
餐桌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杂烩汤,里面有猪肝、心、肠、胃、肺等,孩子一定要喝下,喝不完只能由父母吃,其他人不可以吃,意思是让孩子褪去贪玩调皮等不良习气,换上“新肚肠”,在潮汕“有肚肠”指人通情达理 。以前孩子“出花园”,亲戚都要买礼物送给孩子,一般是新衣服、猪肉、鸡蛋等,现在风俗从简,只需要给红包,让孩子自己添置就好了 。
据说在这一天,不管“出花园”的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大人们都会无条件答应,就算孩子主动提出帮忙干家务活,父母也不答应,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可以让父母宠着,孩子在这一天是名符其实的“孩子王”,简直过得比儿童节还爽!
成家后的七夕——“走仔会”
这里的“走仔”是指出嫁后的女儿,潮汕的七夕还有“女儿节”的叫法 。
出嫁后的女儿会相约回娘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她们在这一天都会穿上新衣服,随夫携子,带上甜品和其他礼物孝敬双亲,以前主要是甜汤,如甜莲子汤,甜花生猪脚等,寓意幸福甜蜜,家庭美满 。
现在的人已经很少带甜汤,主要带些干品作为礼物,父母会煮好甜汤等女儿们回来一起喝,更简单的,就是女儿在这天直接给父母红包就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