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什么节日,寒食是什么节日?

1、寒食是什么节日?01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寒食是什么节日?】 寒食(又名:寒食节) , 即每年四月四日,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一日 , 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 , 只吃冷食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 。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 。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 。文公焚山以求之 , 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 。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 后相沿成俗 。
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 , 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 。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 。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 。文公焚山以求之 , 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 。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 , 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 , 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 。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 , 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 。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寒食是什么节日?


2、寒食节是几月几日寒食节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廿九 。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随着时代的变迁 , 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
寒食节的节日风俗简介
1、踏青
踏青是寒食节的节日风俗之一,也叫踏春 , 盛兴于唐宋 。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 。
2、祭祖
祭祖是寒食节的节日风俗之一,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 。
3、秋千
秋千也是寒食节的节日风俗之一 , 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寒食是什么节日?


3、什么是寒食节很多人对于寒食节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寒食节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
寒食节的简介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 , 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 , 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民间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尔逃亡十余年,曾在晋公子重尔饥饿时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给重尔吃 。晋文公还国为君后,介子推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 。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 。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 , 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 。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
什么是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 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每到初春季节 , 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 , 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而在太原等地较为特别要禁火一个月 。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 , 故而得名“寒食节” 。
寒食节是每年的4月4日 。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天 , 清明节前一两天举行 。寒食节当天禁止吸烟,只吃冷食 。在后世的发展中 , 祭扫、登高、荡秋千、蹴鞠、勾搭、斗鸡等习俗 。逐渐被添加进去 。寒食节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一度被称为中国人最大的节日 。
自春秋时期以来 , 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故事发生的中国山西,把寒食节定为清明节的前一天 。这一天,吃冷食、祭祀、郊游的习俗一直流传下来,为全国所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悄然融入清明节,以寒食节为代表的人民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美千百年如一日 。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寒食是什么节日?


4、详细解说 寒食节是什么节在中国众多习俗节日中,“寒食节”似乎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 。甚至很多们寒食节是什么节都不知道,其实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和老黄历来看看有关于寒食节更多的相关介绍吧!
寒食节历史溯源,寒食节是什么节
远古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每到初春季节 , 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 祭祀 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 , 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 。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
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 。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 , 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春秋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 , 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 。躲避山里 , 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 , 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 , 称为寒食节 。
魏晋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 。《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 , “闻太原、上党、雁门 冬至 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 。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三国归晋以后 , 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 。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 。同时 , 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 , 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
典籍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 端午 节的发生早358年) 。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 。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 。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
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 , 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 。
历史上,寒食 清明 两节相近,久而久之 , 便合为一个节日 。《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 , 休假五日 。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 , 寒食节与 清明节 合而为一 。”
寒食节是什么节日,寒食是什么节日?


5、寒食节是什么节日寒食节是什么节日?对于清明节大家都知道那么对于寒食节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寒食节的习俗都有些什么,一起去看看 。
一、寒食节是什么节日
具体的说寒食节是在夏历冬至后的第105日哪天 , 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这一天被称为寒食节,通俗意义上理解就是这天禁烟火 , 只能吃冷食 。寒食节这个节日可谓是真正的中国传统节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
而由于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两日,所以刚开始大家都是在寒食节这天由春秋时期起,禁火寒食,在寒食节这天用这些以寄哀思 。由此吃冷食,祭祀 , 踏青等传统习俗慢慢被继承下来,但是伴随时间岁月的流逝,又因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所以慢慢的被融入到清明节 。
所以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清明节而很少知道寒食节 , 但是寒食节的这些习俗也一并被清明节所继承采纳,可以说被统称为清明,清明节也就开始了祭祀踏青等等的民间习俗 。
二、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秦汉时期,寒食节慢慢增加了扫墓的习俗 , 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这个节气很接近(就差一两天) , 久而久之,到了唐代两者便已经合二为一,形成了我国现在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
其实他们中真正的关系就是包含的意义,在清明节这段时间类是包含继承了寒食节的习俗 , 为后世方便继承,于是合并成为了一个节日,那就是清明节 。
三、寒食节的习俗
1.禁烟火
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在寒食节这天家家禁止生活 , 都得吃冷食 。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 。唐代诗人韦庄的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
2.拜祖
祭祖,意沾先祖德泽,不忘先人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恩泽,也让子孙后代谨记孝道 。在古代时候寒食节这天被作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活动日 。
3.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
4.踏青
踏青其实刚开始并不是说就有,它只是在拜扫墓地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趁大家拜祖能够相聚一起,拜祖过后就能一起游玩享受难得的大团聚的时光 , 于是有了踏青一说 。
5.咏诗
寒食节这天,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自己的诗句去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念之情,或借景抒情,或借物托情,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去诉说对亲人朋友以及家乡的怀念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