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韩寒在写作的第一天出道

【让韩寒在写作的第一天出道】为韩寒放弃一条路, 第一天写作
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韩寒两次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 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一名 。 他的创作思想深刻, 文笔老练, 对生活和社会的穿透力极强, 受到评委的高度赞扬 。
然而不幸的是, 他只是一个“偏才” 。 除了语文, 他的学习成绩极差 。 就在他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大奖的几天后, 因为五科“红灯”被迫复读一年 。 “韩寒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 大学教授、中学老师、家长、学生都把目光聚焦在韩寒身上 。 有人支持他, 为他鼓掌 。 最常见的就是“觉得遗憾”“不要学他” 。 这个人生答题卡的答案一定是唯一不变的吗?这个高考答题卡里的答案就不能丰富多彩吗?教育系统只是想制造整体的平庸, 拒绝适应一些真正的人才吗?
先说数学 。 掌握一点数学基础知识当然是必须的, 但是一个高中生, 一个不会被后人利用的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 学不好就上不了大学?有人说学数学是训练逻辑思维的好方法 。 韩寒反驳道:“为了训练逻辑思维, 我更喜欢看侦探小说 。 为什么学校不开设侦探小说?”
任何时代都没有全才 。 你的数学、物理、化学成绩都很优秀, 不一定是作文写的不乱;你的笔被挖出来, 不代表你一定知道什么是“电脑” 。 苏格拉底、歌德、叔本华, 这些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时候都是天文地理全知的?钱钟书年轻时数学得了“0”, 但最后却成了中西合璧的大师 。 吴晗报考北大时, 因数学不及格被拒, 后转到清华创办清华文化社, 至今萦绕北大人心头 。 既然高考是选拔人才, 那就要选各方面最好的学生 。 但事实是, 有些方面有特长, 不能全面发展的学生被拒绝, 一群各方面都不优秀, 但能用总分在大学殿堂里排名的“人才”被记录下来, 最终造就了一群“全面平庸”的人 。 社会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而不是找人写张文, 观察天空探索, 精通互联网, 做一个网络管理员?!
韩寒写过一部20万字的小说《三重门》, 声称“这本书是50年无人能敌的文字游戏” 。 这并不夸张 。 他打算用出书赚来的稿费周游全国, 也可以对社会有更深的了解, 对生活有更深的欣赏 。
我并不是要否定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 因为大部分人都要这样一步步成才 。 不过人生答题卡应该肯定不是只有一个答案, 韩寒交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答案 。 面对如此有才华的学生, 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系统应该永远为他们让路 。
祝韩寒一路走好, 也希望生活的答题卡里有更多更丰富精彩的答案, 期待那些精彩的答案被社会接受认可 。
这不仅是为了韩寒, 也是为了中国的未来 。

    推荐阅读